借物喻人作文四百字
借物喻人作文四百字【篇1】
我贊美堅貞的松柏,我贊美勇斗西風的籬菊,我贊美蓮花的傲視污泥,可我更贊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謝之時,唯有梅花生機勃勃。迎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凜冽的寒風中。數九隆冬,地凍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開得那么鮮麗。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紅,花瓣潤滑透明,像琥鉑或碧玉雕成,有點冰清玉潔的雅致。有的艷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還有的綠如碧玉。梅花開或有早有遲,在同一顆梅樹上,可以看到花開的各種形態。有的含羞待放,粉紅的花苞鮮嫩可愛;有的剛剛綻放,就有幾只小蜜蜂鉆了進去,貪婪的吮吸著花粉;有的盛開許久,粉紅柔嫩的花瓣若人喜愛;先前熱熱鬧鬧開過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謝。風吹花落,你不用擔心花瓣會摔破,梅花不是嬌貴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風氣雪壓,它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古人有句話說的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吹拂它的不是輕柔的春風,而是凜冽的寒風;滋潤它的不是清涼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氣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燦爛的陽光,而是嚴寒里的一縷殘陽。只有具有挑戰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對如絮飄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燦爛了。它從不與百花爭奪明媚的春天,也從不炫耀自己的美麗,它有著一副傲骨,也從不驕傲自大。每當寒冬的清晨,一股別具神韻、清逸幽雅的清香就從窗外飄來。
它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贊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立志奮發的激勵。
梅花的色,艷麗而不妖。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梅花的姿,蒼古而清秀。難道,這不正是我們的建筑工人么?他們無論嚴寒酷暑,無論刮風下雨,無論天寒地凍,他們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的工作著。
我要學習梅花,我要做一個像梅花一樣的人。
借物喻人作文四百字【篇2】
冰冷的多媒體以它豐碩的身軀霸占著教室的空間,無情的講述,生硬的插圖,機械的運行,空氣也變得僵硬,陽光懶懶地落在課桌上。這時,老師拿起了七彩的粉筆,那紛紛揚揚的粉筆灰在風中舞動,宛若初春花綻,清芬頓時溢滿課堂……
值日時,我拾起了落在黑板下的白粉筆,溫暖的雪白色悄悄觸了一下心湖,那一圈圈記憶的小圓暈便緩緩蕩漾開去——下雨的傍晚,寒冷得沒有邊際,敲窗冷雨一聲聲在耳邊炸響,沒有休止。老師叫住了我,“這次你考了65分。”數學老師面無表情地說。“嗯。”我低聲應道。“過來。”當著同學的面,老師把我留在這個囚籠般的教室。我緩緩移到講臺桌前,“坐吧。”數學老師竟搬了一塊椅子放在我跟前,像面對著班上48名同學一樣,老師聲情并茂地把我做錯的試題在黑板上演算著、講解著。那飄飄揚揚的粉筆屑在燈光下飄落著,就如窗外的雨。粉筆灰落在身旁、臉上的感覺使我煩躁,碩大的“65”也如一張大網緊緊包裹著我的心,使我透不過氣來,淚珠也迫不及待地要跳出眼眶。一杯滾燙的開水不知何時推到我眼前。“喝了吧,今天挺冷的。”數學老師依舊冷冰冰的樣子。望著黑斑和老師,我的手、我的心都仿佛被這杯水捂熱了。“懂了嗎?”老師的聲線穿了一陣溫度。原來我所有錯誤都是同題型的與老師的講解出現了誤解的題目。“很晚了,回家吧,家長要等了。”走出教室,忽然無意間瞄到黑板下那支只有指甲長短已磨的只剩下一截粉筆。淚涌而出,那是如那杯開水一樣的淚。
那支白色粉筆在視線里越發清晰。拿起一只新的粉筆,,在黑板上寫著。沒有經過老師打磨的粉筆,極不好寫。所以我們總是習慣用老是用過粉筆寫字,就像我們再老師的關愛中成長一樣。
這么一支小小的粉筆,也許也寫不了多少字,也許輕輕一碰就會擦去她一個棱角,但她需要用石灰巖制成白堊,再將白堊加水攪拌放入磨具中制作。可能它的貢獻只是一行字,一句話,一幅圖,但我們的的歲月里曾有她們的身影。
桃李結芳,粉筆灰灑落實上,我們的老師,便也如這粉筆一樣,書下青春,無言無悔。
借物喻人作文四百字【篇3】
有人把老師比作辛勤的園丁,精心地照料我們,使我們能夠茁壯成長;有人說老師是我們學習征途上的導師,是他們帶領我們到達成功的彼岸;還有人說老師就像一個永遠不停止工作的機器;但我卻要說老師像一枝焟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話用在老師的身上再恰當但是了。
老師默默無聞地傳授給我們知識,帶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像焟燭的老師
日歷一頁頁地翻過去,時刻匆匆流逝,“教師節”邁著輕盈的腳步無聲無息地來到了我們身邊。
有人把老師比作辛勤的園丁,精心地照料我們,使我們能夠茁壯成長;有人說老師是我們學習征途上的導師,是他們帶領我們到達成功的彼岸;還有人說老師就像一個永遠不停止工作的機器;但我卻要說老師像一枝焟燭。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話用在老師的身上再恰當但是了。老師默默無聞地傳授給我們知識,帶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每當放學后,經過老師的窗前總會看到老師們仍然在那些電燈的陪伴下認真地批改作業、備課,甚至為了使我們能夠明白得更透徹,學得更扎實,老師不惜花費很長時刻去做很多的模型。
作業本上的每一個對勾以及每一個紅叉都凝聚著老師的汗水。當我們有不懂的難題時,老師總會耐心地為我們講解,“師恩重如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同學們,不好等到事業有成,就在這天,就在師生相處的日日夜夜,我們就要把誠摯的謝意和完美的祝福獻給恩師,使我們的恩師時時感受到莘莘學子的愛的熱流!
他們嘔心瀝血,他們甘為人梯,他們清貧一生為的是什么?為的是給國家培養出更多具有高素質的優秀人才,老師們是一枝不起眼的焟燭,在關鍵時刻默默奉獻的焟燭,他們犧牲了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然而為國家培養出一批批的棟梁之材。
借物喻人作文四百字【篇4】
裊娜可愛的莖葉,碧綠寬大的荷葉,捧起嬌嫩雅致的花朵,散發出沁人心脾的清香。這就是蓮花,惹人喜愛,令人贊美的蓮花。
蓮花成片的生長在池塘中,亭亭玉立在水面上。它生出寬大的荷葉,開出嬌嫩純潔的花朵。在綠葉的襯托下,花朵美得像一顆晶瑩的寶石。當微風吹來,成片的荷花隨風舞動,當人們駐足觀看,欣賞它美麗的姿態時,它好像害羞的用綠葉遮蓋住自己清秀的容顏,顯得更加可愛。在陽光的照耀下,又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色。
我敬仰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格,“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氣質。蓮花的根雖然生長在淤泥里,但它開出的花卻是純潔的,它雖然經過清水的洗滌,花朵卻不顯得不莊重,人們只可以遠遠的觀賞,卻不能貼近玩弄。
蓮花之所以能開出潔凈的花,是因為他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只為實現自己的目標——開出芳香的花朵而努力,終于開出令人贊賞的花朵。在花謝之后又形成蓮蓬,為人們提供價值。
一朵朵荷花“出淤泥而不染”這不正像我國近代抗日戰爭時期的烈士英雄嗎?他們大多生活在貧窮的山區,但他們沒有被貧困所潦倒,沒有被地主所欺壓倒,即使他們在艱苦環境中的生活,但絲毫不影響他們那高尚的品格,就像荷花一樣。
我愛你荷花,更愛你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借物喻人作文四百字【篇5】
杏子成熟時,我扛著木棍兒,棍兒上挑著籃兒,上了南山。登上山梁,老遠就看到了那棵樹上綠綠的葉子中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擠滿枝頭。
這一棵老杏樹長在缺土少水的巖石旁,樹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顯然它已歷盡滄桑。枝條上,每個葉窩兒都掛著一個圓溜溜的杏子。大多杏子又都一面綠中透黃,一面黃里帶紅,我比喻不出它們像珍珠、像寶石,還是像翡翠、像瑪瑙。捏開一個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滿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望著滿樹伸手可及的果實,再俯視一下這棵飽經風霜的老杏樹,一種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老杏樹啊老杏樹,你不怕寂寞,不畏艱難困苦,獨自扎根于這深山巖石之中,老而不衰。一年又一年,你為人們結下多少杏子?可你對人卻無半點所求。當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禮時,腳跟仍是那樣堅定,胸懷仍是那樣坦蕩、無私。多么可敬的老杏樹啊!
我手中的木棍兒怎么也不肯打下去了,唯恐不慎折損老樹的枝葉,傷害它的身心。于是,我挎上籃兒,爬上樹,坐在老杏樹的懷抱中,盡情地摘著杏子,盡情地享受著它奉獻的果實。
借物喻人作文四百字【篇6】
春天到了,和風送暖,太陽也變得暖烘烘的。大地開始解凍,變得松軟來。
在我的家鄉,最能顯示春天的信息的就要算白楊樹上的白楊胡了。你瞧,別的樹木還沒有多大的變化,而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楊樹上的“白楊胡”,不知什么時候悄悄地露出了頭,而且一天天變得又粗又長。毛茸茸、蓬松松的“白楊胡”在春風吹拂下搖搖晃晃,飄飄悠悠,仿佛在跟人們說:“春天到了,天氣要變暖了。”
我常聽老農說:“白楊胡不落干地。”真的是這樣嗎?我半信半疑,決心弄個明白。
一場春雨過后,我進行了仔細的觀察,“白楊胡”在雨后那沁人心脾的濕潤空氣中紛紛揚揚地灑落在大地上。這是為什么呢?是巧合,還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呢?
原來“白楊胡不落干地”有兩個原因:第一“白楊胡”就是白楊樹的種子,不過它的種子又輕又小,就藏在毛茸茸、蓬松松的“胡”里。因為種子既小又輕,不象別的植物種子成熟以后有一定的重量,能自然地落在地上。第二,春雨過后毛茸茸、蓬松松的“胡”吸足了水分,重量增加了許多,再加上雨后的春風一吹,“白楊胡”便灑落了一地。這種有趣的自然現象年復一年地出現,難怪有經驗的老農說:“白楊胡不落干地”了。
“白楊胡”落地的時候,正是我們這里忙種春蒜的時節。
朋友們,大自然是多么有趣呀!讓我們一同到大自然中去仔細觀察和深入研究吧!
簡評:本文作者通過仔細觀察,發現了“白楊胡”不落干地的原因:“白楊胡”既小又輕,不象別的植物種子有一定的重量,成熟后會自然落子。只有在春風過后,毛茸茸、蓬松松的“胡”吸足了水分,重量增加了許多,再加上雨后的春風一吹,“白楊胡”便灑落了一地。同時告訴人們:“白楊胡”落地的時候,正是忙種春蒜的時節。
借物喻人作文四百字【篇7】
今年四月,我到廣東從化溫泉小住了幾天。那里四圍是山,環抱著一潭春水。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是一幅青綠山水畫。剛去的當晚是個陰天,偶爾倚著樓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樓前憑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斷?記得樓前是一片園林,不是山。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趕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來是滿野的荔枝樹,一棵連一棵,每棵的葉子都密得不透縫,黑夜看去,可不就象小山似的!
荔枝也許是世上最鮮最美的水果。蘇東坡寫過這樣的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可見荔枝的妙處。偏偏我來的不是時候,荔枝剛開花。滿樹淺黃色的小花,并不出眾。新發的嫩葉,顏色淡紅,比花倒還中看些。從開花到果子成熟,大約得三個月,看來我是等不及在這兒吃鮮荔枝了。
吃鮮荔枝蜜倒是時候。有人也許沒聽說過這稀罕物兒吧?從化的荔枝樹多得象汪洋大海,開花時節,那蜜蜂滿野嚶嚶嗡嗡,忙得忘記早晚。荔枝蜜的特點是,成色純,養分多。住在溫泉的人多半喜歡吃這種蜜,滋養身體。熱心腸的同志送給我兩瓶。一開瓶子塞兒,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調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帶著//股清氣,很有點鮮荔枝的味兒。喝著這樣的好蜜,你會覺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我不覺動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歡的蜜蜂。
荔枝林深處,隱隱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溫泉公社的養蜂場,卻取了個有趣的名兒,叫“養蜂大廈”。一走近“大廈”,只見成群結隊的蜜蜂出出進進,飛去飛來,那沸沸揚揚的情景會使你想,說不定蜜蜂也在趕著建設什么新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