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議論文優秀作文10篇
高一議論文優秀作文篇1
自己解脫自己
叢林寺院里來了一位名叫心智的小沙彌,勤奮好學、聰明靈動,頗得通明禪師的器重。可是,心智刻苦禪修幾年之后,居然不見長進,聰明依然,悟性無增。
心智對自己似乎也失去了信心,有一天,他獨自找到通明禪師,央求師傅為他指引開示。年邁的通明禪師認為自己年老體弱、來日無多,也正想開示、點化一下自己的愛徒。于是,不顧自己腿腳失健,硬撐著領心智再次行腳覓道。
當師徒二人來到一座非常狹窄的橋時,心智看師傅晃晃悠悠走路的樣子,怕師傅走路不穩掉到河里去,就趕緊去攙扶通明禪師。通明禪師執意不讓弟子攙扶,對心智說:“路要靠自己走,橋要靠自己過,氣要靠自己喘,水要靠自己喝......你不要管我,我自己過去。”
通明言下,心智豁然開悟。
求學之路、人生之路上,無論遇到怎樣卓越的導師和先賢,前進的道路和走向成功的橋梁,最終還得靠自己過去。
高一議論文優秀作文篇2
一首曲子的節奏快慢要是能相互協調便會有錯落有致此起彼伏的暢快感,這并不容易.但要一個急性子的人和一個散漫的家伙相互理解,和諧相處,那就更不容易了.
我與爺爺奶奶三人同住,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快與慢的不協調.爺爺是個做起事來風風火火的老頑童,總給人一種急沖沖的感覺.而我,自然就是那個慢吞吞,做什么都反應遲緩的家伙.這種做事的節奏差異總讓愛頂嘴的我和容易激動的爺爺產生矛盾.幸好,我家還有個充當調解員,做起事來不緊不慢的奶奶,我們倆才能相安無事地較為平靜地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就拿今天早上發生的事情來說吧.平時我給自己和爺爺奶奶分別調一個鬧鐘,因為要給我做早餐,所以爺爺那邊的鬧鐘比我的快二十分鐘.往常,在我慢悠悠地起床的過程中,總能聽到廚房傳來一陣快節奏的“樂音”:“呯”地一聲關上柜子,“啪啪啪”地攪著雞蛋……可今天早上,待我睡眼惺忪地爬出被子走到房門口,卻覺得外邊一片安靜,仿佛整個房子仍在睡夢中安眠.我頓時感到不妙,沖向爺爺奶奶的房間,著急地敲著門喊到:“奶奶!爺爺!六點半啦!”
“呀!”房間內傳來奶奶一聲低呼,我打開房門,只見他倆都醒了,爺爺一手抓過床頭的外套“嗒嗒”地走向廚房,動作快得我一時沒來得及叫“爺爺早上好”.“還站著干嘛,快去刷牙洗臉!”奶奶對呆在房門口的我高聲道,但隨即又壓低聲音說:“你忘了調這邊的鬧鐘,爺爺肯定有點火了,再拖拖拉拉的,待會又會發作了.快去吧.”我只好急忙點頭,跑去刷牙.
好不容易用快于自己平時數倍的速度收拾好,我又踱到餐桌前.抬頭一看,已經五十分了!我不禁加快了動嘴的速度.眼見外頭的天空愈發亮了起來,似乎在與時間一同催促著我.這時,原本在旁邊一言不發悶頭吃著的爺爺卻開口說:“慢點吃,小心嗆到.吃這么快,嚼不碎不好消化……”“這些也要教訓我……”我雖然在心里抱怨,卻隱約覺得這樣的“矛盾”有些理所當然.
“爺爺奶奶再見!”“過馬路小心.”我最終準點踏出家門.外面的天空已經完全亮了,我慢慢地走在上學路上,望著有些邊快走邊吃著早餐的人,感受著這快與慢交織的日常.
高一議論文優秀作文篇3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會有夢想,以形形色色的報國之徑將國家引向昌盛繁榮。如果是“夢中國”,我定會把中國構思成一個和平安定,繁榮富強的美好境地。
如果問幼兒時的我,她僅僅會為你哼起那首兒歌:“我要上學校,天天不遲到,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童稚的聲音背后是一顆單純的心,那時的我有著最簡單,最純粹的中國夢。
如果問十歲左右的我,她會給你說一段經典的舊評書段子:“岳母在岳飛刺了四個大字——精忠報國!”那個女孩,在喜歡胡思亂想的季節,她想做一個像岳飛一樣的大將軍,為國效力。
每一篇文章都是知識與智慧的結晶,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包含報國的精忠,它們可以給予人精神的改造,警察們不會貪生怕死,更勇敢地面對各樣時間‘醫生護士們不會貪圖錢財,更努力地救死扶傷;科學家們竭盡全力,為建設共同的祖國
我不知道最后的我夢想如何改變,但我會一直把屬于我那個中國夢記在心中。
高一議論文優秀作文篇4
人生路漫漫,我們一生中擁有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年輕時我們擁有青春與時間,可以人生的海岸邊肆意揮舞著身軀,可以用大把大把的時間換取我們想要的東西。這時我們在沙灘上揮舞跳躍,不知累為何物。
但每一個人都是從年少過來的,卻并不代表著每一個人都能成功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或者用世俗的話來說,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功,有很多人一生都碌碌無為。就如同我們同在這人生的沙灘上,有的人撿到了貝殼,有的人撿到了珍珠,有的人只是欣賞了美麗的風景,甚至有的人只是在沙灘上完成了一次休憩,即使我們都擁有人生的沙灘,得到的東西卻并不一樣。這就意味著擁有并不代表享有。
也許你擁有大把的青春與時間。但那青春與時間是有限的,不能無窮無盡地揮霍,如果你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合理利用時間,把時間用在刀刃上,去追求你的夢想,那么你永遠也不會得到你想要的,也就意味著你永遠也無法享有你所擁有的時間。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耗盡了青春之后回望人生,才不禁感嘆自己的一生,都浪費在了無所事事中。但感嘆終是感嘆,并不能挽回什么。
要是擁有的時間真正變成你的享有,就從現在開始和時間賽跑,把每一分每一秒都裝進自己的口袋中,不讓他們從身邊飛過。掌握時間,就好比你用同樣的時間讀一本書,或者打一場游戲,同樣都是耗盡了時間,可是所得的卻是不一樣,讀了一本書,你的頭腦更加充實,思想境界更加開闊,而打完一場游戲后,你所得到的只是大汗淋漓,和身心俱疲,眼花繚亂,并沒有什么實在的意義,還會因為荒廢學業惹來父母的謾罵,甚至因為過度沉迷,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衡量得失,與其花時間浪費在無所事事中,不如用知識武裝頭腦,這才是真正的享有。
真正的享有,不是擁有大把時間肆意揮霍,而是珍惜擁有的每分每秒。把每一分鐘每一秒都變成你手中的顏料,并用人生的畫筆調繪出一幅美麗的圖畫。這樣,我們才能在走完人生的漫漫長途后。回首人生的畫卷,欣然微笑。
擁有并不代表享有,只有腳踏實地,才能仰望星空。
高一議論文優秀作文篇5
我們在村子的酒會間閑聊,一個六十幾歲的上輩說著他的一個同輩堂哥哥的生活細節,
真不知道他七十七歲的人還那樣吃得!他說話的聲音總是那樣有節奏,很能吸引人去聽他的,我就親自看見他在上次酒會時大口大口吃肉,真像個餓鬼一樣!說這句話之前,他向旁邊掃視了一下,確信同輩堂哥哥不在。
我們七八個人在靜靜地聽著,他大略還說了些人老了,不應該吃那么多之類的話,時間不少于五分鐘。
我坐在被議論的老人的兒子旁邊,向這個四十四歲的中年兄弟投去一個似乎詢問的眼神,他向我投來輕描淡寫的一閉,說嗨,老人,吃得才好!
我接了這個中年人的話,你爸爸差不多八十了吧,還蠻能干。我的用意并不完全是問他,至少含有一點人家還那么身體健康,吃得多一點不正常嗎?的意思。
我的話迎來兩個人不約而同的簡單接應,
七十七了,下地干活總是他心甘情愿去的。中年人說。
吃不多他就沒有那么能干了。那位六十幾歲的上輩說。
過后我在想,聊天,議論,當然是件不差的事情,可是當著別人的兒子在說一個耄耋老人的不是之處,未免過于無知,何況,老人的兒子并不喜歡別人說自己的老父親吃得多,吃得少的話,一個孝順的兒子是知道怎樣回答那些說三道四的人的老人,吃得多才好!
是的,老人吃得多才好,假如再過十年,當別人有機會說那位六十六歲的上輩咦,你還吃得那么多,真像個餓鬼一樣!他是否覺得是一種幸運呢?
高一議論文優秀作文篇6
茫茫書海之中,如果深閱讀是大海,那么淺閱讀只能是小溪;如果深閱讀是藍天,那么淺閱讀只能是浮云;如果深閱讀是草原,那么淺閱讀只能是綠坪。
大海,永遠充斥著的,只有河水跌撞而來的轟轟濤聲。有時表面上默默無聞,但那叫波瀾不驚,不為外界所動,然而小溪,整日嗚咽,用全身力氣叫喊也只但是是滴滴答答。那溪中的青蛙自以為是地亮著歌喉;再看那海中蛟龍,滕溪而上,一切美景盡收眼底。
大海般的深閱讀中你能夠做翱翔萬里的蛟龍,小溪般的淺閱讀中你只能是無知的青蛙。
藍天,深邃曠遠,雄鷹飛翔,奇山美景在藍天臂騰之下。浮云,只有漂浮,居無定所,只追逐視覺的刺激,有的只有霧靄與你相伴,可之后呢?霧靄惹上一身污垢,迷失自我。
藍天般浩瀚無窮,廣闊遼遠的深閱讀可讓你感受鷹擊長空的灑脫與豪放;浮云般的淺閱讀只能讓你污垢染身,迷失自我。視覺的享受只但是是過眼煙云。
碧藍的草原,一望無際,廣袤無垠,駿馬飛奔,鵬躍鳥鳴。綠萍,只能在鋼筋水泥間炫耀僅有的綠意,偶爾只能引來蝶蟲蚯蚓嬉鬧。似乎蝌蚪進入泥潭之中。
無垠的草坪,浩渺的深閱讀中,你可成為飛馳的駿馬,悠婉鳴叫的小鳥,僅有數點綠意的綠萍上,你只能成為泥潭蝌蚪般的蚯蚓。
在淺閱讀中你只能尋求到視覺的享受,快餐是好吃,但是沒營養,有時甚至會吃壞脾胃,淺閱讀中過多的視覺刺激很有可能讓你迷失自我,找不到回去的路。
深閱讀中,你能夠品味李后主“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憂愁;能夠體會杜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壯志未酬。你能夠感悟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不慕名利。
深閱讀如大海般穩健,如藍天般深邃,如草原般遼闊。淺閱讀只能與鳴咽的小溪,嘶叫的青蛙,居無定所的浮云相比。
到深閱讀中去,感受大海給你的威顏,藍天給你的曠遠,草原給你的無垠!
高一議論文優秀作文篇7
也許,眾多家長眼中,只有名校才能培育出優質人才;也許,在萬千學子心中,只有名校才能將他們送往人生頂峰。
名校,無非就是出了幾屆狀元,獲得了眾多的社會好評罷了!與普通學校并無差距,可能會有人說:名校與普通學校的差距就是老師的教學經驗以及學校的學習風氣。其實不然,根據新浪網上的調查,普通學校的老師往往比所謂名校的老師更為勤勞,也更懂得“不恥下問。”我現在的班主任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我所讀的高中連省級示范性高中都達不到,身為我們學校一位北師大畢業的他,常常為我們改卷改得頭昏眼花,還熬夜為我們整理復習資料,還美名曰《花生寶典》。
至于學習風氣嘛,難道這能怪普通學校嗎?莫不是那些所謂的“名校”將那些所謂的“尖子生”挖走,學習風氣不怪學校本身,只能怪學生本人。
“讀名校,走好路!”這是我們眾多家長對眾多學子的告誡。我覺得這是無中生有的,的語文教授薛群的大學只是那地處荒涼地帶的云南大學,可這又阻止了他的成功之路了嗎?還不是依舊成為影響至深的導師?
成才,非名校!評論一個學生的好與壞,并不是從那白紙黑字上的紅鉤上體現,難不保一些人進了名校,確實高分低能者,成績優等心理素質差評基本上成為名校學生的通病,為了一片論文而自殺的人也大有人在。
人們調侃,高考是人生中一次不看臉的考試,所以家長煞費苦心的將孩子送到一所又一所的百年名校,殊不知孩子在那群精英之中,顯得那么的渺小,不斷失去自信,不斷地墮落,最終淪為平庸之人。
成才,非名校。成才,靠的是自身本領,愛迪生只讀了三個月的書就成為一個影響世界至今的發明家;林肯只讀了一年的小學,便成為美國南北戰爭,解放黑奴的領導人。他們靠的是自己的本領,信仰與追求。
你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要將自己的命運捆綁在名校手中。成才,非名校!只有靠自己的勤奮,靠自己的努力,珠穆朗瑪峰的頂端永遠還有一個位置屬于你;金字塔的尖端你將屹立不倒!
高一議論文優秀作文篇8
泰戈爾曾說:“人的一生有著深刻的愿望,雕塑、繪畫、詩以及宗教,我們為之付出不懈努力,不為別,只求不朽。”認定一個目標,為之__,心在焉,終點就在眼前。
在黑暗中曲折前行,不畏艱苦,心要在焉。
是什么讓韓信屈于胯下之辱,只為日后一次搏擊?是什么讓勾踐臥薪嘗膽,忍辱負重東山再起?是什么讓布魯諾不懼命運的火舌,高頌科學的贊歌?是那為信念獻身的靈魂,穿過昏黑的洞穴,在世界英雄之林大放光華。他們心無旁騖,只為一抷精神的樂土。“一切愿望的本質享樂乃是精神之悅。”那不只是羅素——人的吶喊,那是無數虔誠心靈的頌歌。曝霜露何妨,遍地棘草又何懼?心在焉,黑暗終成光明。
在名利中目不斜視,不屈誘惑,心要在焉。
“真正的光明,不是沒有被黑暗浸染,而是無法被黑暗掩蓋自身的光輝,真正的英雄,不是對世俗避而遠之,而是在世俗中堅守自我”,羅曼·羅蘭的話仿佛一記醒目,震撼了無數心靈。英雄就如劉備,受人景仰卻為那圣潔的家園甘于落魄;英雄如李斯,身處宦海卻抓住信仰的浮木,自主沉浮;英雄當如拿破侖,沒有沉迷于甘醇美酒,只為法蘭西燃盡生命之燈。名利誘惑如毒藥,若非心在焉,只能被它腐蝕心骨,碌碌一生。
在變遷中堅守自我,不隨流波,心要在焉。
李斯特大概是命運之神的寵兒,天賦極高的他年紀輕輕就在維也納書寫傳奇。但他并沒有因際遇改變而放棄心底對音樂的熱忱。盧梭守著一份愧疚度過一生,《懺悔錄》中的只言片語,訴說著他未隨歲月滌蕩而褪色的真誠。安德魯·馬修斯的《感恩的心》不正是他人生中不變情懷的最好寫照嗎?心在焉,猶如一盞耀眼明燈,指引未來的路。
花兒愿為一只鳥,鳥兒愿為一朵云,而它們不變的是對生的熱愛和追求。心在焉,不論在宦場,在野林,心懷未來便有了舟。心在焉,我們終能踏上命運的圣殿,滿身花雨又歸來。
高一議論文優秀作文篇9
如今,人們的生活愈加五彩斑斕,不管通過什么渠道,總會有新鮮事物映入眼簾。這一切的背后,只因為敢于嘗試。
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我給先人補上一句:只要敢于嘗試。當抽象的幾何圖形把笛卡爾搞得暈頭轉向時,他果斷地放棄了直接從圖形中尋找規律的方法,嘗試用全新的方法表示幾何圖形,于是“解析幾何”橫空出世。嘗試可以讓我們走出不適合自己的路,確立新的目標,以便讓自己的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
若想跨進成功的大門,除去努力之外,敢于嘗試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如果只是重復前人走過的路,我們的人生只能碌碌無為,最終在滿頭華發,回望過去時,發現自己未曾留下發光的腳印。
敢于嘗試首先要有膽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引領人們發現天下還存在這樣一種美味。當王致和掀開腌豆腐的缸時,一股臭氣差點兒把他熏倒,在惋惜豆腐腌臭了的同時,他鼓起勇氣捏著鼻子小心翼翼地嘗了一小口,就是這一小口,成就了他的大事業,使“臭豆腐”流傳300多年,至今遍布中國大江南北。
敢于嘗試還要堅定信念,頂住壓力,突破傳統觀念和周圍環境的束縛。當年李書福申請成立汽車公司時,人們都勸他這行不好做,他只是淡淡地說:
“我試試吧。”如今他的公司市值不斷上升,還全股收購了沃爾沃。正因為他敢于嘗試,才有了今天的“吉利”。試想,如果不是敢于嘗試,許振超或許還只是普通工人,怎么會有今天震驚世界的“振超效率”呢?如果不敢于嘗試,福特或許還只是普通的老板,怎么會有今天流傳世界的“流水線”式的生產方式?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我補充一句:“嘗試引領未來。”千千萬萬嘗試孕育千千萬萬新的事物。倘若沒有嘗試,人類何談進步與發展?嘗試了,失敗了沒關系,再嘗試,總會有所收獲。有人嘲笑愛迪生嘗試了幾百次也沒有找到可以做燈絲的材料,工夫全白費了,愛迪生卻笑著說:“至少我證明了那幾百種材料不能做燈絲。”敢于嘗試,生活才會豐富多彩,有朝一日,回首過去,才會備感欣慰,因為我們從嘗試中體驗了失敗,也收獲了成功,并豐富了自己的生活。
敢于嘗試,讓世界更加精彩,不要讓條條框框將你的人生定格;敢于嘗試,成功就在不遠處!
高一議論文優秀作文篇10
凡事皆應三思而后行。何也?其理由是:第一,人們在從事一項新的工作時,往往因認識上的局限,結果常常帶來麻煩。如本來是件好事,但方法不對路子,竟把事情辦壞了,甚至功虧一簣;第二,欲從事某工作,僅憑一時之心血來潮,不顧現實的可能性,只憑想當然,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耗費大量心血,到頭來還是根本不可能,白白耗費生命;第三,對待任何事,就是那么無所謂,抱著走著瞧的態度,根本不去權衡利害,結果事到臨頭,措手不及,或者災難臨頭,悔之叫苦不迭。因此,我們不管做什么事,都應先冷靜地想一想,為什么做這件事,有何意義,有能力做好否,那種辦法恰當;或者這件事有無必要做,有何利弊,何時做為好,等等,都應該三思而后行。否則就象歌德所說的那樣:“誰誤入歧途,誰自受其害。”
當然,隨著人的實踐增多,經驗積累,智慧變高,人們處理事情,特別是那些常規事情,效率越來越快。如果這時候再去左思右想,瞻前顧后,前怕狼后怕虎的,則不僅不是三思而行,卻又叫做膽小怕事、缺乏果斷了。
因此,凡事不一定都得三思而行。這主要還看是什么事。不同之事,有不同的辦法,“三思”否,取決于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