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觀后感300字
《花木蘭》觀后感300字篇1
今天,天氣極其的熱,如火球一般的太陽烘烤著大地,路上的人簡直像“熱鍋上的螞蟻”。我的心情也隨著天氣的變化而煩躁不堪。暑假作業只剩下一篇隨筆沒寫,可我趴在桌子上一點頭緒也沒有,可惡的鬧鐘聲在我耳旁“嘀嗒、嘀嗒……”響個不停,吵得我恨不得摔了它。此時,我的腦子很亂,于是我找了一本《四庫全書》,躺在床上懶洋洋地翻著,一瞬間,我看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好奇心油然而生,不禁打起精神認真閱讀起來。
故事發生在南北朝時期,木蘭的國家受到外敵侵略,最高統治者可汗要大量征兵,征兵的名冊一卷一卷,卷卷上有木蘭父親的名字,父親年老體弱,木蘭又沒有哥哥,所以她決定替父去從軍。木蘭喬裝改扮成英俊少年,她騎著駿馬奔赴戰場,跨過一道道關口,越過一座座高山,躍馬飛奔,馳騁沙場。在那戰爭的年月里,北方的寒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寒冷的月光照射木蘭身上的鎧甲,她一心只想著殺敵,好早日回歸故鄉。木蘭英勇作戰,經受了多年的戰爭考驗,終于打敗了敵人勝利歸來。
可汗給木蘭記了大功,封她為尚書郎,但是木蘭不慕功名,不圖富貴,她回答說:“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讀完這個故事,我對木蘭佩服的五體投地,她敢于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沖破男尊女卑的羅網,喬裝改扮,代父從軍,英勇殺敵,屢建功勛,之后又放棄一切榮華富貴,回到自己的故鄉,這一切不都證明了男子能做到的事情女子也能做到,而且做的很出色。
我想起往日里,奶奶從不讓我干農活,認為我是女孩子力氣小,干不了。就說那次摘茶葉吧,她把哥哥、弟弟都帶去了,就是讓我待在家里。說我一個女孩子家細皮嫩肉的,摘茶葉時萬一被草劃傷,被蟲子咬傷那多不好。奶奶硬不讓我去,沒辦法,我只好使出殺手锏,“奶奶您讓我去吧!回來后我給你捶背、按摩?”奶奶經不住我百般哀求,只好答應了。摘茶葉時,我不怕被草劃,被蟲蛟,雙手不停地摘,哥哥和弟弟休息時,我也沒有停下來,結果我比哥哥、弟弟摘的還要多,我驕傲地看了他們一眼,心想:“哼哼,誰說女子不如男!”
其實生活中,男子不一定個個是英雄,女子也不一定人人都弱小,只要努力地去做一件事,不管男女都能做好。
《花木蘭》觀后感300字篇2
中國文化被別人搬上銀幕,親切,多少也有點別扭。根據中國故事改編的動畫片《花木蘭》,不僅看到了愛國愛家的閃光點,還挖掘出了屬于花木蘭自己的心路歷程,就是如何找到真實的自己,如何開發潛藏的能量。影片采用了大量寫意式的水墨畫作為背景。山水,花草,庭院,田野。色彩并不是迪士尼通常的那種濃重,而是完全模仿了水墨畫中的清淡。
當花木蘭發現自己永遠不可能做一個完美的賢妻良母時,外人否定她,認為她不能為家人爭光;家人則鼓勵她,希望她努力改變。是快樂地做自己?還是沮喪地迎合他人?可汗大規模的征兵,不得不讓木蘭做出了代父從軍的決定。
軍營的生活并不好過。每天從早到晚的耐力訓練,讓木蘭有些跟不上他人的腳步。但她從未放棄,還是相信,生活雖不美好,但也不是太糟糕。
戰場上,靠的不僅僅是力氣,有時候也得靠智慧。木蘭制造的雪崩,使軍隊勝利。當然,《花木蘭》中的木須,也是功臣之一。在人生的過程中,每個人總是不斷地在尋求自身的價值,這并不代表我們活在他人的眼光和掌聲之中,而是對自身的一種自我肯定。當木蘭都承認了自己其實只不過是假冒的時,她便接近了真實,因為她最終成就了最真實的自己。
終于,她為之努力,又發揮潛能的轉折點出現了,替父從軍、擊敗匈奴使她成了全民女英雄。
就像木須所說:“那是因為頭盔太臟了,我給你擦擦干凈。”也許再擦擦,我們就會看到不一樣的自己,發現自己的美與善良以及勇氣。在故事中能令人處處得到啟發。人,只有在發揮所長時,才能散發出強大的光芒。含苞待放的花朵,也有屬于它的春天。
《花木蘭》觀后感300字篇3
這天,我們看了一場電影——《花木蘭》。
最后一節課是晚自習,一個長達一個小時的一個語文課,但這節課并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豐富有趣的。在學校看電影的經歷,再一次發生了,這感覺好極了。
小時,我就能隨口背出“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電影花木蘭跟學過的這首詩并不太相像,但也無妨,最終都襯托出花木蘭的英勇。看到這個電影,我腦海中浮現出“誰說女子不如兒男?”,“巾幗不讓須眉”這類的話。
電影中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木蘭家的祖先顯靈和小龍木須,小蟋蟀。他們的加入自是好的,讓傳統的情節發生了改變,故事更是一波三折,豐富了內容。切合我們發揮無限的想像力,突出主要人物。木蘭的小馬阿汗,它是一匹多么通人性的馬啊!當然,這些動物的加入也大大增強了影片中的趣味性。
當然,我還不忘說這篇影片的中國元素。其實,我認為最具有我們中華文化元素的是影片的主人公---花木蘭。花木蘭所穿的衣服,她的行為舉止這也是中國元素。最明顯的,當屬那古代的建筑以及古代慶祝的方式,如:舞龍舞獅。
這部影片讓很多人認為影片中的木蘭很吸引人,也許是因為她有時做事也會出錯,也生活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年代,這讓人覺得她是一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普通的人,很真實。看完這部影片,我更對花木蘭這一形象而歌頌。我并不知道是不是有這么的一個人,但是,她的精神卻會被我們傳承下去。你的執著,你的忍耐,你的不屈,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花木蘭》觀后感300字篇4
除了為父親,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為了國家。沒有了過,哪會有家?國家和平,百姓才會安寧;國家強盛,百姓才會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木蘭為了過,為了家,就這樣踏上了征途。
“沒有了國,何以為家?”文泰的這句話成為了木蘭一直沒有放棄,一直前進的動力。這何嘗不是一句真理呢?為了百姓不會流離失所,木蘭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前進,和那千千萬萬的戰士一齊,懷著一顆沸騰的愛國心,踏上了無邊無際的大漠。它們每一滴汗水,只會讓他們堅定地向前走去。
現在,我們的國家強盛起來了,我們的日子變得溫馨而快樂,沒有戰役發生。因此我們應該珍惜今天,以自己的綿薄之力報答祖國。我們做不到像木蘭那樣過關斬將,也要為祖國做出貢獻,哪怕是參加公益活動,當一名小小的志愿者;哪怕是參加募捐活動,獻出自己的心意……
在戰爭的時候,殺害別人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是木蘭又必須去做,因為,那是她的責任,木蘭沒得選擇。文中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一句話便是“打仗的時候不應該有感情”。我認為這是錯誤的。正是因為國家,他們才會去打仗,這是愛國之情;正是因為父親,木蘭才會從軍,這是父女之情;正是因為戰友,他們唱出《人生百年》才會顯得那么慷慨激昂,悲壯豪邁,這是“同行十二年”的兄弟情啊!
感情、責任、國家迫使木蘭代父從軍。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首木蘭詩不僅僅是一首要背的古詩文,而是對花木蘭這個擁有男人氣概的女子的真實寫照,也是她為國家,為百姓,為父親付出的最好的見證。
《花木蘭》觀后感300字篇5
看電影之前,我對《花木蘭》的期盼很矛盾。一方面,馬楚成這兩年的成績單實在讓我無法覺得他是個靠譜的導演,并且能夠駕馭好這個題材;另一方面,我真的、萬分的,期望花木蘭這個主角,能帶給趙薇一個公正而誠懇的評價。不管別人怎樣看,我始終認為她是個被低估的演員;即使《畫皮》好評如潮,我也不覺得那是她最好的發揮。在我心里,《情人結》和《姨媽》才是她的水準。
結果,在電影開始的那個鏡頭里,我的第一個矛盾就被解決了。vitas同學以和整個電影氛圍十分不搭調的氣質,一襲雪白站在西北荒漠上敬業的對著口型迎風流淚滿嘴沙,然后鏡頭一轉,這海豚音王子居然是傳說中的男寵……大哥,難道你也是沒錢了就跑到中國演演電影么!整個電影就這樣莫名奇妙的開場了,簡潔明快,開門見山,不到十分鐘,花木蘭已然“旦辭爺娘去”了(電影里沒娘)。
說實話,電影的前半段我看的要比后半段舒服,因為那是典型的“馬楚成作品”:節奏明快,劇情簡單,臺詞簡單,還有不少笑果。即使這個電影就這么進行下去,或許我也不會覺得有什么奇怪,無非是多一部《劍蝶》(當然水平要高一點……),只是會遺憾趙薇對花木蘭投入的感情罷了。但是壞就壞在,所有人都明白這電影是必然要轉型的。幾次宣傳場合,馬楚成話里話外都是家國天下,怎樣可能讓花木蘭就只是和費小虎比比眼睛大小呢。
于是在急轉直下的半小時里,整個《木蘭辭》基本被還原了。“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原先詩中關于花木蘭的軍旅生涯就這么二十個字,而電影里也沒費什么勁,幾仗打下來,花木蘭就成了將軍。
能想到么,看到那里我真的很失望。花木蘭已經走到了那里,那么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里,她還要有什么成長在看電影之前,我始終把它想象成一個女人的史詩,因為用腳趾頭想想也明白,這樣一個女人,她在軍隊里有多艱難,她在戰爭中有多么渺小和無助。花木蘭之所以成為花木蘭,我覺得,不是因為她能夠在成千上萬的士兵面前發號施令,不是因為她能夠得道多助,而僅僅是因為她是一個女人,并且她有勇氣、毅力和氣魄,在那樣一個不屬于她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在我看來,這種渺小的生存才是最偉大的。
所以對于電影后半段的劇情,說實話我真的是不喜歡。我不喜歡太宏大的家國情懷,不喜歡那么多符號一樣的主題元素被堆積在電影中,也不喜歡那場潦草的高-潮戲。或者是馬楚成太鐘愛這個題材,也或者是他太不了解自己的特點。總之就是看的到導演的努力,卻也看得到他的力不從心。大場面調度不好(估計也沒錢……),室內戲又拍不出緊張激烈,倒是花木蘭殺了門獨后和文泰四目相對的時候,以及最后兩個人相忘于江湖的時候,隱約讓我想起了我每看必哭的《星愿》……
當然我以上這些,并不是說《花木蘭》有多差。其實憑心而論,在最近的國產電影中,我想《花木蘭》即使算不上多優秀,但也在平均水準之上,何況還加入了導演演員那么多的心血和誠意,為此我也愿意鼓掌。其實有《木蘭辭》做基礎,《花木蘭》怎樣也不會太差,只是如果要出彩,必定要在詩詞之外找到一個閃光點。而《花木蘭》令我失望的也正在于此,因為我實在不愿意看到這個“閃光點”居然是一段俗套而剩余的感情。誠然陳坤這一次確實演得很好,可我卻覺得,假如把這個主角去掉,這電影會更加好看,也更有力量。難道花木蘭就那么需要一段感情么,難道一個女人要成長要強大,必須需要一個男人告訴她這樣那樣嗎難道她真的需要在過盡千帆還要來一句,謝謝你文泰嗎花木蘭敢于代父從軍,已經是超出常人的魄力,怎樣到了軍隊里,成長為一個統領千軍的將軍了,卻反而連應對死亡的勇氣都沒有了呢即便真的要把花木蘭成長中的障礙設置為她作為女人的軟弱,那么我想,一個費小虎,足夠讓她長大和應對一切了。
所以我只能說,電影存在的問題是出自編劇的蒼白和導演的力不從心。可能花木蘭這個人物千百年來被賦予了太多的美德和期望,每個人又都對她有某種情結,于是她成了道德楷模或者圣女貞德。但在我心里,即使她在戰場上總是躲在最后,她依然是個英雄。其實編劇中有一點我很喜歡,就是對花木蘭她爹的改動,不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老人,而是仍然留戀戰嘗期望保家衛國的漢子。這一點對花木蘭的性格鋪墊很重要,讓這個女孩的舉動有了一脈相承的氣質。
我想無論每個人對電影有什么評價,對趙薇的這一次表演,就應都會有目共睹吧。以前我總吝嗇用贊美之詞評價她的表演,《畫皮》好評如潮我甚至還潑過冷水,但這一次我真是很激動的在看完之后就打電話傳播她演的有多讓我感動。當然我不會用那么多類似于有層次、有感情之類的詞評價她,我只是真的在電影中,徹底的忘了她是趙薇……這對于我這樣一個后媽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其實最感動我的,是她和柔然公主對話那一段,雖然那句“對于你的______(想不起來了,反正就是和平的愿望),我很尊重”讓我差點笑常那一段她不漂亮,也沒什么光彩,對手戲的那個貌似年紀還沒有我大的小姑娘一臉青春洋溢,眨著無辜的大眼睛努力表演這個公主的深明大義,卻不抵蓬頭垢面的趙薇,一句歷盡滄桑的“我也只是個女人”。
我也只是個女人吶。《花木蘭》我很欣慰的一點,就是沒有讓她多么刻意的去模仿男人的動作和神態。而電影雖然給了她女兒身,卻有意無意的還是讓她成為了一個“男人”。再矯情一點兒的話,聽到那句臺詞的時候,我腦子里想起的絕不是銀幕上那個主角的12年,而是那個替主角說話的演員的12年。其實她也只是個女人吶。一個女人的肩膀會有多寬闊呢,一個女人的內心能夠有多強大呢。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導演不明白,但是趙薇明白……
《花木蘭》觀后感300字篇6
“巾幗不讓須眉”,聽到這句話,在我腦海里出現的第一個人物便是花木蘭。她在我心中是一位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中豪杰。今天下午語文課,老師讓我們觀看《花木蘭》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讓我回顧了花木蘭這個角色。
在電影中,花木蘭從小接受父親和子厚師傅嚴格的訓練,她的武功、射擊比男生都要強,她也沒有像普通女子矯揉造作。正因為這樣,在她父親年老力衰、不能從軍的時候,她決定女扮男裝代替父親從軍。從她這種行為中就可以體現出木蘭有責任感,孝順父母的品德。再看看與木蘭相比之下的我們,哪一個不是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可是就算父母寵愛我們,我們也沒有任何回報父母的行為,相反,在父母的寵愛之下,我們變本加厲、得寸進尺,越來越“無法無天”了。不用說別人,我與父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家里,我與母親的矛盾是最多的,而我和母親的矛盾總是發生在一些小事上。有一次我和朋友出去玩,雖然我跟母親說了要出去玩,可我卻沒有跟母親說幾點鐘回家。當我回到家時,我還沒來得及跟母親說“我回來了”,母親便開始說我了:“這么晚回家干嘛去了?你知不知道現在幾點了?就算跟朋友出去玩,你也要注意時間啊!一個女孩子家的,玩到這么晚回家,你不知道會很危險嗎?你不知道我們會擔心嗎?……”母親越說越起勁。終于,我忍受不了母親的啰嗦,就回了一句:“我不就是跟朋友出去玩回家晚了嘛!你用得著這么啰嗦嗎?”母親聽我這樣說,藏在心里的火氣像是全部爆發了一樣,一直在說我,最后我直接對母親說了一句“我的事不用你管”,就跑回房間了。
當時我想著母親的話越想越生氣,像是冤家對頭似的。
第二天,我依然沒有忘記這次與母親的爭吵,而母親卻像是忘記了一般,沒有提起此事,對我的關心也依然像往常一樣。我當時并不理解母親為什么忘了此事。當我事后去問母親時,才理解了:原來那時母親并沒有責怪我的意思,其實母親當時只是因為太擔心我、太關心我,所以在說話時,她才會那般著急。仔細想想,有哪位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只是她們關心自己孩子的方式不一樣,有的母親像我們說的“慈母”,而有的母親則是嚴厲的。其實無論母親關心我們的方式是怎樣的,在她們心中必定牽掛著自己的孩子。那么反過來,身為子女的我們是否應該理解父母,回報父母呢?像木蘭那般代父從軍是不可能的,那么我們能否在一些小事中回報父母的恩澤呢?
總而言之,父母有恩于我們,那么我們就應該回報父母,人人都有父母,那么人人都應該有一顆孝心。
《花木蘭》觀后感300字篇7
這一個暑假,我看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花木蘭》,這部電影非常的好看,講的是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就讓我來告訴你故事的大體內容吧!
在一個村子里,花木蘭的父親以前從過軍,而花木蘭的父親又常年有病,所以,花木蘭就負責整理家務,有一天,皇帝派人來到了這一個村子下圣旨,傳令官讀完圣旨以后,大家才知道,原來,柔然人又侵犯邊疆了,所以,才讓花木蘭的父親和其他人去打仗,而花木蘭的父親已年過五十,而且有體弱多病,所以,無法去打仗但是,圣旨已下,不能不去呀,所以,花木蘭便帶著父親的劍、軍牌,騎著父親的馬就出發了,到了第二天的早上,花木蘭的父親起來,便看見花木蘭已經走了,非常傷心。花木蘭在軍營中認識了很多的朋友,其中有一個叫文泰,在戰場上花木蘭奮勇殺敵,從一個無名小卒,一直升到了鎮北大將軍,而他的好朋友文泰,和他一樣,也是將軍,而文泰卻在一只慢慢的鼓勵著她,最后,花木蘭和文泰終于把柔然的單于給殺了,因此,花木蘭回到了京城,又和他的父親在一起了。在這個電影中,我喜歡文泰,因為他非常的善良,他為了能讓花木蘭學會堅強,他就讓人告訴花木蘭自己死了,就是因為文泰的這個舉動,才讓花木蘭學會了堅強。在這部電影當中,我還喜歡花木蘭,因為他是一個善良、活潑、有孝心的一個女孩,他為了不讓父親出去打仗,他就不怕犧牲的代替父親去打仗,所以我喜歡他。通過這一個電影,我覺得,花木蘭是一個非常有孝心的孩子,他的父親為他驕傲,我也要向他學習,我喜歡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