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農業話題作文
科技與農業話題作文【篇1】
“四月春光好,正是讀書時”。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交通大學學習,五天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仿佛經歷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場視聽盛宴。培訓結束后,仍然回味悠長,也引發了我對于鄉村振興的一些思考……
____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而鄉村振興就是要以農村經濟為基礎,努力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我認為建設美麗鄉村始終都離不開文化。
文化是生態宜居的守護者。____說美麗鄉村建設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村的青山綠水是我們耐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遵循自然法則而生存。繼承和發揚傳統的生態文明觀,讓人們懂得“仁民愛物”,發自內心崇尚自然,珍惜環境,才能從根本上守護住我們的青山綠水。
“鄉愁”對于鄉村來說是對鄉土文脈和故土文化的記憶。鄉愁可能是一棵長在村頭的古樹,可能是一間破舊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鄉的戲曲,還可能只是一位兒時的玩伴。這就需要加強對遺址遺跡、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開發保護,傳承鄉村文脈,讓村民在精神上有歸屬感。讓更多鄉賢回到故土推動鄉村文化的傳承,建設美麗鄉村。
文化是產業興旺的金鑰匙。鄉村產業無論是農業還是第三產業,都需要注入文化內涵,否則就不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我們平利是女媧故里,中國名茶之鄉。當我們的茶飲產業注入文化內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絞股藍和綠茶也會像西湖龍井、武夷山大紅袍一樣名揚四海。到那時,我們賣的就不僅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談到鄉村振興就會想到鄉村旅游。而鄉村旅游的持續蓬勃發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內涵。一個地方的歷史積淀、氣候環境、風土人情、飲食起居,風俗習慣等等構成了一個地方的地域文化,而這種文化帶給人們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體驗。譬如,有人喜歡“大漠孤煙直”的蒼涼,有人喜歡“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們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讓每一個來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這片土地與眾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鄉風文明的約束力。“仁義禮智信、誠孝檢勤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____在____報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在鄉村振興中,如果我們充分發掘鄉規民約、族譜家訓這些道德資源,發揮身邊榜樣的力量。讓向善向美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人心、引領道德、淳化民風,那么“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鄰里和睦”等等都會成為村民發自內心的尊崇。
農村的公共文化建設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只有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提高鄉村文體活動質量,讓廣大村民在豐富的文化體驗中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
《周易·賁卦·彖傳》中解釋文化,“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無形的,它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我們的“三觀”和生活方式,要想振興鄉村,就得以文化鑄魂。有了靈魂的鄉村便有了和活力,有了青山綠水和鄉愁,有了希望和未來。
科技與農業話題作文【篇2】
____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把“農業、農村、農民”的三農問題作為了全黨工作的重之重,為今后農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給了農村新的定位。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鄉村振興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鄉村振興戰略,是“三農”政策的繼續和延伸,而鄉村振興最為根本的是產業振興。依托各地區的優越條件,努力尋找一條可實施并且能夠持續化進行的產業振興道路,用產業帶動就業,用就業改善原本落后的生活條件和水平。有些地區的“形象工程”是不可取的,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合理地進行開發和利用,而不是為了一時的改善和發展使原本的優勢變成劣勢。
產業振興離不開人才的引進,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人才的功勞。鄉村振興需要在科技振興,而人才是科技的最直接體現。一個地區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所以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強有力支撐,在新形勢下,了解發展的勢頭,知曉地區的優勢,再加以科學的開發和利用才能“變廢為寶”,并在此基礎上培養一大批優秀的專業人才,使地區發展更為持久。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
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總要求,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是促進農村全面發展和繁榮,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之重。要不斷提高鄉村的自制能力,從而形成治理有效、科學發展的良好局面。
科技與農業話題作文【篇3】
隨著時代發展,我們的科技水平和生活質量在不斷的發展和變化著。如今,造福人類的新科技越來越多,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便利。春節我去寧夏水洞溝旅游,不僅領略到現代科技的魅力,也深深感受到古代科技的智慧。
寧夏銀川水洞溝是舊石器時代的遺址,是中國第一個古人類遺址,也是舊石器時代的一個重要發祥地。我們剛來到水洞溝,導游就帶我們來到博物館,沒有枯燥的講解,直接讓游客利用3D技術身臨其境感受水洞溝的歷史。我們當時來到一個寬敞的大廳,整個大廳光線很暗,好像電影院似的。突然,燈光閃爍,眼前的空地上出現了3D影像和聲音,帶我們走進了水洞溝人的生活:寒冷的北風肆意的吹過大地,我們的臉上好像也刀割一樣,頭頂的天空白茫茫一片,地上白雪皚皚,我們瞬間走進了冰天雪地。我們和舊石器時代的人們一起在風雪中艱難的走著,尋找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終于我們來到了水洞溝,這里水草豐美,氣候溫和,水洞溝人就定居了下來。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這個美麗和寧靜的地方徹底毀滅。那時一場可怕的地震,我們腳下的土地在怒吼,我嚇得尖叫起來,樹木倒塌,山石崩裂,身邊的游客們驚呼起來,水洞溝變成了荒郊野地,已是寸草不生,不適合人類居住。悲哀的人們只好再度遷徙。結束時,我抬頭一看,原來空地上方一臺投影儀,空地中很多會移動的石頭樹木等。現在的科技真發達,便利我們了解歷史,這種方式更真切,更生動,更具體,更讓人難以忘記!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先進的科技,接下來我們在水洞溝的重要景點——藏兵洞,領略了明代人民的先進科技。
藏兵洞,是中國最完整的立體軍事基地,是明朝軍事遺址。有暗道,陷阱等多種機關,凝聚了明朝發達的科技,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藏兵洞中有水井,兵器庫,糧草庫,放哨臺,將軍會議室,廚房等各種設施。最讓人心驚膽戰的是里面的重重機關,如果敵軍擅自闖入,稍不小心,便會立即喪命。最主要的是有一道生死門,一個岔道,兩個門,只能選擇一個。在死門的石壁上有一些細小的孔,是放冷箭用的,一旦有人經過,箭就會毫不留情的射出去。走道盡頭的頭頂上有一個洞,洞里是一個流星錘,有人接觸到機關,流星錘就會掉下去,直接把人砸死。最狠的是一個長方形大坑,里面密密麻麻擺滿了尖刀,鋒利無比,閃著隱隱寒氣,如果有人掉下去,后果慘不忍睹。戰爭是殘酷的,小小一個藏兵洞用極少的兵力寶貝一方人民的安危,是古代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它是中國地道戰的原型,是當時世界上先進科技的體現,為中國今天科技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這次游覽,不僅讓我領略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更讓我認識到我們偉大的祖國,從古至今,科技發展的歷史,人民智慧的傳承,這一切為今天幸福的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為驕傲的中國人,我發自內心的歡呼:厲害了,我的國!
科技與農業話題作文【篇4】
我是“垂直農業科技園”總設計師。
處在2035年,人類的壽命直線提升,全球人口已達100多億。但日益增長的人口及壽命與糧食生產嚴重不足之間的矛盾變得越來越突出。不過,在這個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應對之策也日益成熟。
當下,產糧量勢必要大大提高,土地的負擔變得非常沉重。而當現有地球可耕地量不足以滿足人類需要的時候,“垂直農業”對人類來說,無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在科技成熟的現在,有人提出生產糧食不一定非要在戶外,在建筑物內同樣可以。對此,本公司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決定研發光線充足、水熱條件可調控、用鋼筋和玻璃構建的建筑物,在其內部進行農業生產,開發“垂直農業”。那么什么是“垂直農業”呢?也就是說,在一幢高樓內,有許多樓層,建筑物占地面積小,但每一層都可最大額度地培育糧食,糧食產量會大幅度提升。作為這幢“建筑物”的總設計師,我可以說:垂直農業,就是升級版的溫室!相比于溫室,“垂直農業”對空間的利用更加合理,對水熱等條件的人工調控技術更加先進靈活,糧食的生產種類更加多樣,產量翻倍增長。并且“垂直農場”中的水等都會通過技術手段得到循環利用。最重要的是,在“垂直農場”中,糧食的生長不需要依賴土壤,而是采用無土溶夜培育,就是通俗來說的“營養液”,人們可以不間斷地在“垂直農場”中生產糧食。而種植在農場中的樹木,就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減緩全球變暖產生的溫室效應。
日前,本公司的“垂直農場”運作正常,正在按照計劃進行高效產糧、全自動化的培育,不僅節約成本,還增加了培育精準度。因為是機器人培育,人只要控制機器而無需跨進大樓,我們設計了僅供機器通行的低矮層,盡可能地增多樓層。
“垂直農業”最大的優勢就是使一定面積內的農業生產產量實現最大化,也就是占用地表面積降到最少,節約大量耕地面積。此外,“垂直農業還便于管理和工業化控制,害蟲易于防治。當然,本公司還會進一步研究,爭取做到人工操制與智能把關完美地結合。
“垂直農業”是一種農業新科技,它依賴的是科學技術。我坐在辦公室中,打開控制器,眼前立馬出現了二樓小麥的生長情況,機器人正在往水中輸營養液。我說了句:“顯示水的循環利用。”顯示屏上就立即出現了水過濾和重凈的程序畫面,上面還顯示:這已是第1193次循環。這時,機器人開始進行每天的全面檢測,溫度、水質,生長情況……37項指標均合格。看著機器人正在有序地運作:三樓的番茄,四樓的青菜,五樓的玉米……我的心中充滿了自豪。“叮鈴鈴……”第896批小麥以100%的合格率被機器人報告準許上市。大筐的小麥個個顆粒飽滿,聞起來還有一股米香。那一筐筐小麥金燦燦的,在我中,就似一粒料,閃閃發亮的金。
科技與農業話題作文【篇5】
____在____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全國迅速掀起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熱潮。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必須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深刻認識到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3月8日,____在參加山代表團的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
地處黃河之畔、黃海之濱、泰山腳下,山東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作為農業大省、經濟大省、資源大省,山東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升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既是山東開創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的關鍵支撐,也是帶動全國“三農”發展和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
農穩社稷、糧安天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____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一篇需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的大文章,應時時按照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的立體標準來對照我們的工作,讓鄉村振興戰略真正落地生根。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揮毫運筆、布局謀篇,關鍵在于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關鍵在于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構筑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堅固支點。充分發揮這些戰斗堡壘的作用,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篇大文章必能贏得人民群眾的好口碑,展現出新時代的風貌與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