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凱特名人事跡
海倫凱特名人事跡篇1
海倫凱勒的簡介:
海倫?凱勒.她聽力很好,口齒靈敏,父母還指望她當一個音樂家呢!然而在她一歲半的時候,一場重病(猩紅熱病)奪去了她的聽力、視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使她仿佛置身于黑牢里無法擺脫。
由于海倫自幼失聰失明,家人不得不請一位老師來教育她,通過帕金斯學院的院長亞納克乃斯先生的幫助,為海倫派遣了一位叫安妮?蘇立文的老師去輔導她。就是蘇立文改變了海倫的一生。經過長途火車旅行之后,安妮?莎莉文老師于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坐著馬車平安到達了塔斯堪比亞,當莎莉文老師到達海倫家門口時,她看到的海倫像一只掉進水里的小貓:棕色的頭發散亂著,上好的衣服弄得很臟。在海倫的記憶里,坐馬車來的人,往往手提箱中都裝有糖果和玩具等東西。于是,她把所有的東西都掏了出來,莎莉文大吃一驚,趕緊收回手提箱,可是海倫很生氣的向她沖去,要不是海倫父親的制止,兩人就都滾在了地上了。第二天上午,又發生了一場早餐戰爭。之后的種種事情把海倫的桀驁不馴的性格軟化了。最后海倫屈服了,她學會了說話,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并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海倫凱特名人事跡篇7
海倫·凱勒是一位美國殘障教育家,她煥醒了不可計數的殘疾人的人生動力。海倫·凱勒一歲多,因為發高燒,腦部受到傷害,以后,眼盲耳聾,后來又變啞。
七歲那一年,家里為她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蘇利文老師。蘇利文在小時候眼睛也差點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導下,海倫用手觸摸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后來用手摸別人的嘴唇,終於學會說話了。
蘇利文老師讓海倫接近大自然,在草地打滾,在田野跑跳,在地里埋下種子,爬到樹上吃飯;還帶她去摸一摸剛出生的小豬,也到河邊去玩水。海倫在老師愛的關懷下,克服失明失聰,在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完成了學業。
一九三六年,和她朝夕相處五十年的蘇利文老師離開人間,海倫非常傷心。海倫決心要把蘇利文老師給她的愛發揚光大,跑遍美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為殘障人到處奔走,全心全力為那些不幸的人服務。
一九六八年,海倫八十七歲去世,她終生致力服務殘障人士的事跡,傳遍全世界。她寫了很多書,她的故事還拍成了電影。蘇利文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她又把愛散播給所有不幸的人,帶給他們光明和希望。
最著名的文章
海倫·凱勒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生平
1902年–1903年撰寫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譯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優等成績大學畢業。
1908年–1913年著《我的天地》(又譯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墻之歌》、《沖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應邀去好萊塢主演電影。
1924年成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的主要領導人。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譯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6年10月20日老師安妮·沙利文去世。
1953年美國上映凱勒生活和工作的記錄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師:安妮·沙利文·梅西》 榮獲哈佛大學榮譽學位
1959年聯合國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
1960年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頒布“海倫·凱勒”獎金。
1964年榮獲美國總統自由勛章。
1968年6月1日與世長辭。
海倫凱特名人事跡篇3
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于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倫并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她憑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并掌握了5種文字。
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后她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的贊譽和嘉獎。
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運動。她寫的自傳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為英語文學的經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泛發行。
海倫凱特名人事跡篇4
20世紀的勵志人物,有一個名字,連同她的一篇文章,讓我們尤其記憶深刻,甚至為之熱血沸騰,那就海倫.凱勒和她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凱勒一歲半的時候被重病奪去了視力和聽力。在莎莉文老師幫助下,又盲又聾的她竟然學會了讀書和說話,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美國哈佛大學,成為一名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作家和教育家。
作家馬克.吐溫曾說: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侖,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我的老師安妮 ·莎莉文來到我家的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獲得了解放。”
1880年6月27日,海倫 ·凱勒的出生讓父母高興萬分。她是一個健康、聰明的小孩,6個月已經會說“茶”和“你好”,剛滿周歲就會走路了。家里的庭院繁花盛開,鳥兒歌唱,充滿好奇心的小海倫幸福地度過了她人生開端的19個月。
但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一歲半的小海倫突發高燒,醫生診斷為急性胃充血腦充血,宣布不治。過了幾日海倫奇跡般退燒了,但當她睜開眼睛時,發現眼前一片黑暗,那種驚恐與悲傷的感覺她一生都沒忘掉。從此,她開始生活在黑暗和無聲的世界里。
因為又聾又啞,海倫處在雙重孤獨中。隨著年齡增長,她希望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幾種單調的手勢根本不夠用。每次別人不了解她的意思,她都大發脾氣,無法交流的絕望感讓她瘋狂地踢打哭鬧,在地上翻滾、吼叫,直到精疲力竭。7歲之前的海倫是個被寵壞的脾氣暴烈,任性妄為的小女孩。
1887年3月,安妮·莎莉文來到海倫家,這一天成為海倫一生最重要的一天,是她幫助海倫從一只小獸變成了人。
見面之初,當海倫抓住了莎莉文送給她的洋娃娃時,莎莉文就開始在海倫掌心中拼寫“DOLL(娃娃) ”,海倫跟著拼寫,卻并不懂這字有什么意義。一天早上,海倫照老習慣亂抓別人的飯,當她抓到莎莉文盤中的香腸時,莎莉文一把按住她的手。海倫開始發脾氣,滿地打滾,還和老師對打……橫下心的莎莉文堅決不退讓,她下決心首先要讓海倫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四天后,海倫的發作次數減少,她開始注意周圍的事物,每天模仿老師在手上拼寫一些莫名的字。兩周后的一天,當海倫伸手浸在清涼的流水中時,莎莉文抓住她的手,在她濕淋淋的掌心中拼寫“水”。海倫掙扎著要抽回手,莎莉文緊握不放,一次又一次寫著“水”。突然,海倫觸電般停住掙扎,屏住呼吸,全神貫注地體會著手掌中的拼字。“水”從她掌心輸入腦海,烙印于心。剎那間,她臉上閃耀出頓悟的光輝。原來每種東西是有名字的!
混沌初開,海倫的生命仿佛從夢中驚醒。她坐在地上笑著,叫著,用拳頭捶地。她如饑似渴地要求莎莉文老師快快教給她更多的字,她要重新認識這個世界。這一天,她學了30個字,過了一個月她學到將近400個字。之后,她開始學習閱讀……
“為了得到真才實學,就得攀登奇山險峰。我滑落過好幾次,跌倒,爬不上去,但每得到一點進步便受到一份鼓舞。我的心越來越熱切,奮勇攀登,漸漸看見了更為廣闊的世界。”
莎莉文老師堪稱偉大的教育家,她對海倫的教育耐心而充滿趣味,不管教什么,她總是用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或是一首詩來做形象講解。她帶海倫到大自然中學習,引導海倫觸摸體會動物、植物。海倫無所不問,莎莉文老師無所不答。
這樣的學習方式讓海倫收獲太多,的收獲是她找到了自我,開始享受心靈的自由飛翔。被鎖在空茫黑暗中的女孩不再孤單,她學會了溝通和參與。只用了半年,海倫就可以用盲文和柏金斯盲校的孩子們通信了。
海倫是個活潑熱情的女孩,愛好非常豐富。她喜愛田野漫步和戶外運動,在兒童時代就學會了劃船和游泳。她喜歡駕船和風浪搏斗,也喜歡月夜泛舟,她還喜歡編織、下棋、玩盲人紙牌,也樂于去博物館,欣賞歌劇,或者看戲。她做什么都興致勃勃,講給別人聽也活靈活現,比健全人的感受還要鮮活。
讀書是海倫的樂趣,她學習知識,感受世界,如饑似渴,所有能拿到的盲文書她都反復閱讀。莎莉文幫她把很多不是盲文版的書翻譯成手語,當老師的手累得不得不停下時,海倫甚至著急到自己去摸書上的印刷體……
身體上的缺陷擋不住一顆不屈不撓的心。小海倫宣布自己將來要考入哈佛大學,跟正常的女孩子一較高下。
為了這個目標,她離開讀了兩年的聾人學校,進入劍橋女子中學學習。莎莉文每天和她一起上課,以無限的耐心把老師講的都寫到她的手心上,課后幫她查生字,反復閱讀課本和筆記。
19歲,海倫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在大學學習時,許多教材都沒有盲文本,要靠別人把書的內容拼寫在她手上,因此她預習功課的時間要比別的同學多得多。當別的同學在外面嬉戲、唱歌的時候,她正在努力備課。長期的刻苦學習,讓她掌握了大量知識,并具有了超群的記憶力,她擁有了改變命運的力量。
“世界是美好的,甚至黑暗和沉寂也是如此。無論出于什么樣環境,都要不斷努力,都要學會滿足。”
“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從小聾盲的海倫,雖然聲帶沒有問題,但因為從來不曾聽到、看到別人講話,所以根本無法學會說話。為了莎莉文為海倫找了一位專家,教導她利用雙手去感受別人說話時嘴型的變化,以及鼻腔吸氣、吐氣的不同,來學習發音。當她第一次連貫說出“天氣很溫暖”這個句子時,她意識到有一種新的力量,讓她從靈魂的枷鎖中釋放出來,走出了死一般寂靜的世界。
在莎莉文老師陪伴下,經過反復艱苦的鍛煉后,海倫走上了演講臺。
第一次演講的時候,海倫站在臺上發著抖,用盡全身力氣喊出聲來,自己感覺像射了一發大炮,但后來聽別人說,那聲音小得像蚊子。但是,從此,海倫會說話了,能演講了!
大學時,海倫參與了建立盲人特別委員會的請愿活動,畢業后更是日漸忙碌。作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的領導人之一,為了向大眾籌募基金,三年時間里海倫與莎莉文跑遍了全國123個城市,對20萬人發表過演講。為此,她還到白宮拜會過柯立芝總統和其他要人,她的努力得到許多人大力支持,收獲了輝煌成果。
21歲時,海倫和老師合作發表了處女作《我的生活》,在以后的六十多年中,無論工作多忙,她從沒放下手中的筆,前后完成了14部著作。一場大火燒掉了她為《老師》這本書搜集了20年的筆記、信件和大部分文稿,這對健全人來說都是重大打擊,海倫不放棄。她用了十年時間完成了該書,這是她獻給莎莉文老師的厚禮,莎莉文為此感到無比驕傲。
1936年,66歲的莎莉文永遠離開了海倫,離開了人世。海倫必須得獨自面對現實了,每當懈怠、沮喪時,總有一個聲音響起來:“海倫,老師可不喜歡你這樣。”這慈祥的耳語支持海倫忍受痛苦,重建人生。她辛苦耕耘,開懷大笑。“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1968年6月1日下午,海倫·凱勒在睡夢中去世,享年87歲。
海倫走遍了美國和世界各地,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并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作家馬克·吐溫這樣評價她: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侖,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海倫凱特名人事跡篇5
海倫凱勒能夠不因缺廢而自暴自棄,反而更加努力上進,所以最后才有卓絕的成就。我們平常人既聰明又健康,假如還不知道努力用功的話,真是很對不起自己啊!
你相信奇跡嗎?你相信既盲又聾又啞的人也能成為作家嗎?有的,這個人便是偉大的海倫凱勒女士。她在一歲多的時候,因為生病,從此眼睛看不見,并且又聾又啞了。由于這個原因,海倫的脾氣變得非常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摔東西。她家里人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便替她請來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師蘇麗文小姐。海倫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漸改變了。她了解每個人都很愛她,所以她不能辜負他們對她的期望。她利用僅有的觸覺、味覺和嗅覺來認識四周的環境,努力充實自己,后來更進一步學習寫作。
幾年以來,當她的第一本著作“我的一生”出版時,立即轟動了全美國。海倫凱勒雖然五官殘缺,但是她能克服不幸,完成大學教育。以后更致力于教育殘缺兒童的社會工作,這種努力上進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效法,海倫凱勒真可算是個身殘志堅的人。
海倫凱特名人事跡篇6
海倫·凱勒于_年出生,一九六八年逝世,活了八十八歲,經歷了兩個世紀。她出生后十九個月便患了一場猩紅熱,重病奪去了她的聽力和視力,變成又聾又瞎,同時嘴巴也發不出聲了。看來這么一個五官三廢的一歲半的幼兒一輩子也沒有什么希望了。可是世界上也真有奇跡,后來由于她的頑強不屈,刻苦奮斗和她的老師安妮·蘇利文小姐教導有方,當然還由于她有出眾的天賦,因此她從七歲開始受教育,經過了幾年的努力,終于學會了讀書和說話。她學懂的文字有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之多,而且知識淵博。她從二十四歲大學畢業后到她逝世這六十多年的期間,她的主要職務是寫作和講演,她跑遍美國各地,周游世界各國,全心全意為聾盲人的教育和福利事業貢獻一生,曾受到許多國家的政府、人民和高等院校的贊揚和嘉獎。一九五九年聯合國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
_年,也就是海倫二十四歲的那年,她以優等成績通過了大學畢業考試。
海倫大學畢業之后,投身于為聾盲人服務的事業,她跑遍全國為聾盲人學校的籌建募集基金。同時她筆不停揮地從事寫作。還在大學時代她就寫作了的《我的生活故事》。以后她陸續寫出了《我生活的世界》、《石墻之歌》、《走出黑暗》、《我的老師安妮·蘇利文·麥西》、《樂觀》、《海倫·凱勒在蘇格蘭》、《海倫·凱勒:她的社會主義年代》等十四部著作。書中提到的《倘若我能看見三天》是海倫給《大西洋月刊》寫的一篇散文。
海倫的一生經歷豐富,除了見于她本人的著作之外,別人研究她的著作數以百計。 美國曾出版過的傳記作家約瑟夫·拉希的一部八百多頁的巨著《海倫和老師》,材料最豐富,圖片也很多。拉希把老師與學生寫在一本書里是很有道理的。安妮當海倫的老師達五十年之久,和海倫結成不解之緣,贏得了“海倫的另一半”的美名。馬克·吐溫稱贊這師徒二人“組成了一個完美無缺的整體”。海倫自己也說:“要是沒有老師,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
海倫凱特名人事跡篇7
你在提問中所說到的海倫凱勒是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以下是海倫凱勒生平及其作品的相關資料:
海倫凱勒幼時患病,兩耳失聰,雙目失明。七歲時,安妮·沙利文擔任她的家庭教師,從此成了她的良師益友,相處達50年。在沙利文幫助之下,進入大學學習,以優異成績畢業。在大學期間,寫了《我生命的故事》,講述她如何戰勝病殘,給成千上萬的殘疾人和正常人帶來鼓舞。這本書被譯成50種文字,在世界各國流傳。以后又寫了許多文字和幾部自傳性小說,表明黑暗與寂靜并不存在。后來凱勒成了卓越的社會改革家,到美國各地,到歐洲、亞洲發表演說,為盲人、聾啞人籌集資金。二戰期間,又訪問多所醫院,慰問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們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國公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勛章,次年又被推選為世界十名杰出婦女之一。
以下則是她的生平年表: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國亞拉巴馬州塔斯喀姆比亞。
1882年1月因患猩紅熱致盲致聾。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為凱勒的老師。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1902–1903撰寫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譯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優等成績大學畢業。
1908–1913;著《我的天地》(又譯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墻之歌》、《沖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應邀去好萊塢主演電影。
1924年成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的主要領導人。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譯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國。
1931–1933年榮獲坦普爾大學榮譽學位。訪問法國、南斯拉夫、英國。
1936年10月20日老師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訪歐、亞、非、澳各大洲十三國。
1953年美國上映凱勒生活和工作的記錄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師:安妮·沙利文·梅西》 榮獲哈佛大學榮譽學位
1959年聯合國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
1960年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頒布“海倫·凱勒”獎金。
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
1968年6月1日與世長辭。
海倫凱特名人事跡篇8
朋友們,你相信奇跡嗎?你相信既盲又聾又啞的人也能成為作家嗎?有的,這個人便是偉大的海倫凱勒女士。她在一歲多的時候,因為生病,從此眼睛看不見,并且又聾又啞了。由于這個原因,海倫的脾氣變得非常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摔東西。她家里人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便替她請來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師蘇麗文小姐。
海倫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漸改變了。她了解每個人都很愛她,所以她不能辜負他們對她的期望。她利用僅有的觸覺、味覺和嗅覺來認識四周的環境,努力充實自己,后來更進一步學習寫作。
幾年以來,當她的第一本著作“我的一生”出版時,立即轟動了全美國。海倫凱勒雖然五官殘缺,但是她能克服不幸,完成大學教育。以后更致力于教育殘缺兒童的社會工作,這種努力上進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效法,海倫凱勒真可算是個殘而不廢的人。
海倫凱勒能夠不因缺廢而自暴自棄,反而更加努力上進,所以最后才有卓絕的成就。小朋友既聰明又健康,假如還不知道努力用功的話,真是很難為情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