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事跡的廣播稿
名人事跡的廣播稿篇1
林肯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總統,但他的一生是在接踵不斷的磨難中度過的:他出身貧寒,9歲時母親去世,15歲才開始讀書;21歲時做生意失敗,負了15年的債;22歲時角逐州議員落選;24歲時做生意再度失敗;26歲時愛侶去世使他悲痛萬分且常出現情緒抑郁;27歲時一度精神崩潰;32歲時結婚,因妻子脾氣暴躁而經常有家不歸;34歲時角逐聯邦眾議員落選;36歲時角逐聯邦眾議員再度落選;45歲時角逐聯邦參議員落選;47歲時提名副總統落選;49歲時角逐聯邦參議員再度落選;52歲時當選美國總統。
結果南北戰爭很快爆發,北軍在人員、軍備上都優于南軍,卻在戰場中一再失手,本來計劃打兩年的內戰整整打了四年,令林肯飽受煎熬;56歲時南北戰爭終于結束,林肯也再次當選總統,可他卻在看戲時被人刺殺……他的一生充滿了艱辛和坎坷。但是面對自己的苦難人生,林肯學會用笑來積極化解。林肯最擅長運用自嘲、調侃與講大白話來升華自我的不良情緒,因此他能屢仆屢起,最終成就不凡。林肯的傳奇在于:他雖飽經風霜,卻充滿了幽默。他那發自內心的笑聲不僅是他自我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他招人喜歡的有利武器,他的個人修煉,又帶動起整個的美利堅民族都變得幽默起來。所以美國人評價林肯的終生成就主要有三條:一是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與完整,二是解放了美國的黑奴,三是使美國人的性格變得更加樂觀積極。
名人事跡的廣播稿篇2
她出生在瑞典,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不得不由她的叔叔來做她的監護人。15歲那年,學校排演了一出戲劇,長相俊俏的她被選中在劇中演一個角色,她十分高興,認真地排練,演出的那天,她發揮得非常好,受到了全校師生的稱贊,她出色的表演才能被發現了,從那時起,她就在心中為自己確定了理想,就是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
但她的叔叔不支持她的想法,她的叔叔是個很保守的人,認為當演員沒什么出息,正經人家的孩子還是應當找個售貨員或秘書之類的職業。她對叔叔給自己安排的`職業不感興趣,在內心深處,她一直向往著能成為一名演員。18歲那年,斯德哥爾摩的皇家戲劇學校招生,她想去報考,便向叔叔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叔叔考慮了一下,對她說:“我只給你這一次機會,如果考不上,你就得按照我的安排去做。”她答應了,在隨后的日子里,她就開始為考試做準備。
她十分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惟一的一次機會,她精心準備了一個小品,自己在家里反復排練,就連睡覺做夢都在演節目目。考試那天,她早早地來到了考場,輪到她上臺表演了,她走到臺上,開始表演自己的小品,演到一半的時候,她發現所有的人都在相互議論著什么,還用手比比劃劃的,根本沒看她的表演,她感覺極度失落,認為自己肯定沒戲了,一分心,她又把臺詞忘了……正慌亂的時候,她聽到評判團的主席對她說:“停下吧,謝謝你,請下一個上來表演吧。”
她懊喪地走下臺來,傷心極了,因為她知道自己永遠地失去了這個機會。她一邊走一邊哭,感覺活著已經沒有什么意義了,就想一死了之。她來到一條河邊,打算跳下去結束自己的生命。水是暗黑色的,閃著油光,發著臭氣。她想,這水多臟啊,我就是死也不能這么死啊。于是她便離開了河邊,考慮用別的方法結束自己的生命。
那天晚上,她寫好了遺書,并把自己的東西都整理好了。她打算第二天去商店買一種可以致命的藥水,用它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第二天早上,她起來后正打算出門,郵差忽然來了,遞給她一封信,她打開一看,是皇家戲劇學校寄來的,竟是錄取她的通知書!她簡直有點不敢相信,拿著錄取通知書就跑到了學校,親自找到了昨天那個評判團主席,對他說:“我昨天表現得那么差,你們對我那么失望,可為什么今天還錄取了我呢?”評判團主席說:“你昨天的表現相當出色啊!在昨天所有的考生中,你的表現是的,所以你上來演了沒幾分鐘,我們大家便在下面紛紛議論,都認為你有出色的表演天賦,都為你高興。當時,有個評委說這樣的能力就不用再演了,直接錄取吧,于是我就讓你停下,換下一個上來……”聽了這一席話,她非常吃驚,而且十分后怕,她想,如果不是那河里的水太臟,可能自己真的就永遠失去了這次機會!
就這樣,她順利地進入戲劇學校學習,畢業后到電影廠工作,成為了一名電影演員,在此后的演藝生涯中,她先后出演了《卡薩布蘭卡》、《愛德華大夫》、《東方快車謀殺案》等影片,先后三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成為光芒四射的國際巨星,她就是英格麗·褒曼。
很多年以后,已經是大明星的英格麗·褒曼在接受采訪時談起了當年險些自 殺的事,她深有感觸地說:“這件事給我的啟發是,永遠不要過早地宣判自己,因為轉機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一切都有可能改變,一切都有可能是另一個樣子!”
名人事跡的廣播稿篇3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立科學共產主義理論的革命實踐中,互相幫助,互相鼓舞,共同寫下了許多指導革命運動的理論著作。在生活上,他們也是互相關心,互相體貼。在馬克思及其家庭處于極端貧困的情況下,為了資助馬克思寫作《資本論》,恩格斯犧牲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去從事他所不喜歡的"該死的商業"。 《資本論》第一卷問世后,馬克思在寫給恩格斯的信中,由衷地說道:其所以能夠如此,我只有感謝你!沒有你為我做的犧牲,我是絕不可能完成這三卷書的巨大工作的。"
當他們二人不在一塊兒時,總是保持著極密切的書信聯系,互相交流思想,探討一些共同感興趣的問題。有時一方信稍慢一些,另一方就會感到不安。一次,恩格斯回信晚了,馬克思風趣地問他: "親愛的恩格斯!你是在哭泣,還是在微笑·你睡著了還是醒著·"馬克思的愛子埃德加爾去世時,馬克思十分悲痛,他在寫給恩格斯的信中寫道:
"在這些日子里,我之所以能忍受這一切可帕的痛苦,是因為時刻想念著你,想念著你的友誼,時刻希望我們兩個還要在世上共同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曾經說過,恩格斯是馬克思的"第二個自我"。的確,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的友誼深摯而純真,超過了古人關于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
名人事跡的廣播稿篇4
莫扎特被公認為音樂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顯露出了在音樂方面的非凡天賦和卓絕才能。從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個孩子對待音樂的積極心態,對藝術事業的執著追求。雖然不能人人皆為天才,但對廣大孩子來說,“神童莫扎特”絕對是具有傳奇色彩、又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小時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并努力彈出他曾經聽到過的音樂。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歲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寫東西。父親問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說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一看,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說:“你看,他寫的這些又正確又富有意義啊!”天資加上勤奮和用心,這就是神童莫扎特!
名人事跡的廣播稿篇5
在外人看來,一個綽號叫斯帕奇的小男孩在學校里的日子應該是難以忍受的。
他讀小學時各門功課常常亮紅燈。
到了中學,他的物理成績通常都是零分,他成了所在學校有史以來物理成績最糟糕的學生。
斯帕奇在拉丁語、代數以及英語等科目上的表現同樣慘不忍睹,體育也不見得好多少。雖然他參加了學校的高爾夫球隊,但在賽季惟一一次重要比賽中,他輸得干凈利落。即使是在隨后為失敗者舉行的安慰賽中,他的表現也一塌糊涂。
在自己的整個成長時期,斯帕奇笨嘴拙舌,社交場合從來就不見他的人影。這并不是說,其他人都不喜歡他或討厭他。事實是,在人家眼里,他這個人壓根兒就不存在。如果有哪位同學在學校外主動向他問候一聲,他會受寵若驚并感動不已。
他跟女孩子約會時會是怎樣的情形,大概只有天才曉得。因為斯帕奇從來沒有邀請過哪個女孩子一起出去玩過,他太害羞了,生怕被人拒絕。
斯帕奇真是個無可救藥的失敗者。每個認識他的人都知道這一點,他本人也清清楚楚,然而他對自己的表現似乎并不十分在乎。從小到大,他只在乎一件事情———畫畫。
他深信自己擁有不凡的畫畫才能,并為自己的作品深感自豪。但是,除了他本人以外,他的那些涂鴉之作從來沒有其他人看得上眼。上中學時,他向畢業年刊的編輯提交了幾幅漫畫,但最終一幅也沒被采納。盡管有多次被退稿的痛苦經歷,斯帕奇從未對自己的畫畫才能失去信心,他決心今后成為一名職業的漫畫家。
到了中學畢業那年,斯帕奇向當時的沃爾特·迪斯尼公司寫了一封自薦信。該公司讓他把自己的漫畫作品寄來看看,同時規定了漫畫的主題。
于是,斯帕奇開始為自己的前途奮斗。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與非常多的時間,以一絲不茍的態度完成了許多幅漫畫。然而,漫畫作品寄出后卻如石沉大海,最終迪斯尼公司沒有錄用他———失敗者再一次遭遇了失敗。
生活對斯帕奇來說只有黑夜。走投無路之際,他嘗試著用畫筆來描繪自己平淡無奇的人生經歷。他以漫畫語言講述了自己灰暗的童年、不爭氣的青少年時光———一個學業糟糕的不及格生、一個屢遭退稿的所謂藝術家、一個沒人注意的失敗者。他的畫也融入了自己多年來對畫畫的執著追求和對生活的真實體驗。
連他自己都沒想到,他所塑造的漫畫角色一炮走紅,連環漫畫《花生》很快就風靡全世界。從他的畫筆下走出了一個名叫查理·布朗的小男孩,這也是一名失敗者:他的風箏從來就沒有飛起來過,他也從來沒踢好過一場足球,他的朋友一向叫他“木頭腦袋”。
熟悉小男孩斯帕奇的人都知道,這正是漫畫作者本人———日后成為大名鼎鼎漫畫家的查爾斯·舒爾茨———早年平庸生活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