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風景在路上作文
離老乞丐還有兩三步遠,小女孩竟躡手躡腳起來。此時老乞丐正扭頭找水喝。只見小女孩迅疾地靠近,把手伸向那只癟碗,硬幣放進碗里。靜悄悄沒有一絲聲響,老乞丐完全沒有發現。小女孩一臉興奮,輕快地跑回媽媽身邊。
“為什么不讓他知道呢?”媽媽眉毛一揚,問道。
“為什么要讓他知道呢?”小女孩調皮地眨一眨眼。
是啊,為什么要讓他知道呢?我也這樣問自己。
原來,給予他人幫助,不一定要對方知道,不一定要得到對方的“謝謝”。
回家了。感覺這一路上的風景都那么和諧,那么溫暖。
游記風景在路上作文篇2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蕩起陣陣漣漪,依依又依依……
靜坐湖邊,水汽氤氳出的煙霧模糊了我的雙眼,遠處的高樓恍若眼前。若,我只有聽覺與那禪心,會有多少感悟收獲期間。
那個青翠欲滴的夏日,天空泛起魚肚白,好似有著白露初臨的神韻。孤身一人走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卻找不到屬于自己的那個依靠,耳邊傳來的嘈雜似乎要將耳膜震破,總使得本想尋找靜謐的我心煩意亂。帶著陣陣焦躁不安,我來到了大街的一角,這里看不到車水馬龍,也聽不見凡世俗塵的喧囂,只有一顆平靜的心,和聆聽世間美好的耳朵。
這里靜悄悄的,卻有著很多人的足跡,這一條幽幽小徑,誰曾走過?
“這個世界上,沒有沒誰能夠被打敗!不要自己……有什么困難可以阻礙我的前進……”恍惚間,一陣陣急促沙啞又有些模糊的聲音,如風,被猛扇進我的耳廓,空前的寂靜被這熱血澎湃的激情所打破,雖有些不清不楚,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那夾雜著豪情的熱風。我尋聲望去,那有個胡同口,有一群人擁擠在那,卻奇怪的沒有一點聲響,只有一個老漢站在木臺上大吼著。我走了過去,只見那個老漢穿得有些襤褸,樸樸素素又有點狼狽不堪的樣子,個頭雖小,講起話來卻是如狼似虎。那白發猶如嚴冬初雪落地,好似秋日里的一道白霜,半遮半掩,滿臉的皺紋。
他在臺上揮舞著雙臂,時不時還蹬蹬雙腳,好像在自導自演一部好戲,顯得滑稽可笑。我剛想笑出聲,可那些聽眾卻不大配合,他們個個傾側著雙耳,極其認真地聆聽著。我木訥地望著他們,又看了看老漢,細細聆聽。久了,慣了,老漢的聲音變得清細。“我曾經也飽嘗失敗痛苦,妻離子散,那段痛苦的回憶,我漂泊在外,狼狽的跟條狗,但是只要努力還懼怕什么。”聽得入神。第一次這樣聆聽,聆聽一個人的艱難與追求,那沒有言語的修飾,只為了表達自己的壯志。
那個老漢雖平凡,但不平庸。
且聽且行。聽一聽,世間的純情與災難;行一行,對命運的追求與不屈。
游記風景在路上作文篇3
歲月悠悠,人生漫長。乘著歲月的小船,慢慢駛向人生的彼岸。在這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你會發現,最美的風景,永遠在路上。
每當我望著家鄉那片地發呆時,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奶奶那滿頭的汗水。慢慢的,慢慢的,就濕透了她那衣服。望望那已被歲月留下多重痕跡的奶奶,每每想起這件事,都會令我不堪回首。
小時候,還不懂世事的我,整天都離不開奶奶的陪伴。讓我晚上一同與媽媽入睡,睡不著的時候,便偷偷爬到奶奶那,與她睡。爸爸整天都為了生計而奔波著,母親又在開店,爺爺三天兩頭往村里頭跑,往往都是夜不歸宿。家里自然就剩下了奶奶,所以我與奶奶最親。而奶奶又要到玉米地里去干活,無奈之下,她只能早上背著我走一公里路到玉米地,晚上又背著我回家,誰讓我總是粘著奶奶呢?
在這4000多個日子里,因為學習任務重,都很少與奶奶見面了。之前,奶奶都是早早地起床,準備去玉米地里要用的東西。而我也從不賴床,因為怕要是晚一點了,奶奶就不帶我了。
走了一公里路,來到玉米地里。因為奶奶歲數已大,彎不下腰了,她便和我各拿一個袋子,她摘上面我摘不到的玉米,我摘下面她彎不下腰來摘的玉米。我們的收獲往往都是兩大袋。而播種時,我走在奶奶前,拿著種子,邊走邊撒,而奶奶跟在我的后面,一片一片,細心地澆水。
在田地里,我總是被可惡的樹枝給絆倒。而奶奶總是在我的身后,伸出那只長滿老繭的手。每天每日,都是這樣的輪回,都是這樣,一幕一幕的重復,可奶奶對我的這份愛永遠不變,奶奶的愛,就是陪伴,這份愛是多么含蓄。奶奶的愛不像是父親母親那份愛一樣。奶奶的愛就是在我孤獨的時候帶來陪伴,在我害怕時,給我安全感,在我空虛時給我帶來溫暖……
游記風景在路上作文篇4
百花齊放,成了春天的風景;生機勃勃,成了夏天的風景;落葉歸根,成了秋天的風景;白雪皚皚,成了冬天的風景。
風景四季常在,風景無處不有,風景就在人生的路上。
風景在路上,靜閱一本書是風景。
沐浴之后,躺在陽臺舒適的搖椅上,綠意濃濃的植株,迎面吹來的習習涼風,為環境增添了一種愜意的感覺。抿一口清純的香茗,翻開一本《復活》,開始靜靜地品讀。主人公聶赫留朵夫為了信念和博愛在監獄和法院中奔波,他要幫助那些無辜被抓入監獄里的人。為此,他放棄了公爵的上萬畝私有土地,作別了饕餮大餐,去尋找光明,探求復活。于是,仿佛也身臨其境,同聶赫留朵夫先生一樣,為可憐的窮人打抱不平,忘卻了施工的嘈雜和車流的聒噪。我在書的世界中遨游,和主人公做伴,書中風景像琉璃心一般使人透徹明了。
風景在路上,涉足一片勝地是風景。
當黎明的鐘聲敲響,挎上背包,去欣賞無限的風光。沒有親人們的叮囑為你壯行,去旅行,走進屬于自己的世界。天漸漸亮了,一輪紅日掛在山頭,才發現眼前是一片美麗的曠野,一條清澈的小溪穿過田野,向遠方流淌,遠離了城市的喧囂,有的只是淳樸的鄉村氣息。拿上相機,你便可以隨心所欲了。在鄉間小道上行著,清風送來花香和泥土的芬芳,天邊的朝霞伴你左右,小溪上時而激起層層漣漪。終于早晨的第一縷陽光照耀在你的身上,將稻田映得通紅,細心的你也許會發現已有農民伯伯在辛勞的耕作。好好留意這美麗的風景,你便可以拿起手中的相機,將這勝地永遠定格。
風景在路上,人生的驛站是風景。
晨讀時,鳥兒的嘰嘰喳喳迎合著你瑯瑯的讀書聲;下課了,同學們的歡聲笑語,同學們的趣味討論;籃球場上,老師同學們都吶喊著,你則青春激昂,活力十足地在賽場上飛奔;放學了,美麗的夕陽送你歸途。校園生活是如此的繽紛多彩,一道道風景讓你忘卻了學習的激烈斗爭,停下腳步,暫時看看身邊的風景。
人生的出發并不是為了埋頭苦干到達自己的目標。別忘了風景在路上,好好地駐足欣賞,你會受益無窮!
游記風景在路上作文篇5
在旅途中,到達想要去的目的地并不是唯一目的,更重要的事欣賞路上的風景,感受列車上的點點滴滴。
以前一提到坐火車回老家,我總會想到車程接近三十個小時、車上好的環境臟亂差、火車的速度還不如汽車,就回對乘坐火車回家產生抵觸的情緒。今年,我早就在網上得知|西成高鐵|開通的消息,回四川老家的時間縮短至十個小時,不過,需要在西安換乘一次,而且因為我們計劃“朝發夕至”,因為換乘時間只有半個小時。我對此感到有些擔心,又聽說車站有志愿者服務,他們會不會幫到我們呢?
2月9日,我懷著期待而又有些憂慮的心情坐上了回家的高鐵。前半段,北京到西安之間,并沒有什么新鮮的事情發生。在西安北站換乘的時候發生了意見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由于我們的換乘時間只有半個小時,而且西安北站也很大。我們本來想向乘務員詢問最快的換乘路線,沒想到對方卻非常熱心地告訴我們“你們可以憑車票走快速換乘通道,并且我會幫你們通知站臺上的志愿者,他們可以把你們送到候車室的檢票口檢票上車。”這讓我們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剛下車,就有兩個志愿者從我們手中接過了沉重的箱子,向我們介紹:“我們是西安交通大學的大四學生,寒假期間來車站做志愿者服務。”隨后他從口袋抽出了個小本,問我們的車次,然后快速翻著小本。我上前一看,原來他們記下來所有車次的時刻表和檢票口。在查清之后,就帶我們往檢票口走。十五分鐘后,我們順利地進站,而那些幫我們的志愿者又奔向站臺去接像我們一樣的換乘旅客了。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頓時一股暖流涌上了我的心頭,因為車站周到的服務,更因為他們周到的志愿服務精神。像他們這樣的志愿者,在西安北站還有幾十位。
剛上車,我就感受到了一股濃濃的年味:車窗上貼著紅色的窗花,車廂里的掛鉤上掛著中國結,過道上鋪上了紅地毯,處處洋溢著節日的喜慶。還記得原來我坐火車時,都會經常看時間,心想:1個小時,2個小時,3個小時……還有14個小時才到成都,而現在變成了半個小時,1個小時,1個半小時……還有四個半小時就到成都了。這種變化讓我驚嘆于祖國飛速的發展。驚嘆于領跑世界的“中國速度”。列車穿過連綿起伏的秦嶺山脈,在一望無垠的四川盆地飛馳,距離成都的距離越來越近了,我的心也離老家的親人越來越近了。下午六點半,列車準點到達成都東站,全程耗時十個半小時(加上在西安北站一個多小時的換乘時間),這在過去式難以想象的。
在這一路上,我感受到了大學生的志愿服務精神,感受到了列車上的點點滴滴的年味,感受到了350km/h的“中國速度”。隨著“西成高鐵”的開通,“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已經成為歷史,這一路上的幸福與溫暖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
游記風景在路上作文篇6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暮然回首,一切都還在路上。回顧沿途的風景,一種滿足感暮然襲上心頭,路有無數條,又該何去何從。
上天是公正的法官,他給每個人一條路,唯一不同的是起跑線上的風景,有的富麗堂皇,有點則是平淡無奇。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對人生道路的感嘆。每個人都會踏上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漫長迂回,無法避免。
路雖遠,體力充沛即可走完,路雖曲,小心謹慎就可無礙,可人生之路,未知而充滿神秘,誰也弄不清楚下一步會發生什么,有可能昨天還是“山窮水盡疑無路”,今日已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許是“直掛云帆濟滄海”,卻已是“黑云壓城城欲摧”。有時,人生真的無法捉摸,也許就是因為人生已經在路上了,沒法捉摸,沒法回頭。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蜀道尚且如此,我們又怎能一馬平川呢。從古至今,凡在路上,必有所先,必有其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岳飛精忠報國,奮勇抗敵,可君身邊有小人,哪有吾乃的容身之處;孫中山豪情壯志建立民國,誰曾想“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毛澤東征戰沙場,一世英名“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可過于舍我其誰憾于草草收尾。
就算“將登太行雪滿山”,但“長風破浪會有時”,人生的道路上并不全是坎坷,要知道,“陽光總在風雨后”在坎坷之后便是陽光明媚。司馬遷在獄中寫出《史記》名聞于世,歐陽修被貶滁州卻寫出與民同樂的《醉翁亭記》……既選擇了遠方,就連同風雨兼程,有風雨,便也會有燦爛的陽光,絢麗的彩虹。人生路上就是這樣跌跌撞撞,意氣風發談笑一瞬,既然是在路上,那便一路且歇且行,領悟人生。
從始至終,人生苦短,要來的阻擋不了,要去的挽留不住,但是,在這得失之間,只要耕耘過,收獲了多少并不是成敗的唯一標準,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美麗的不是你收獲了多少,而是你經歷了多少,是曾經面對困難的勇氣,跨過坎坷的艱辛,都是你的人生收獲。
既然路途已鎖定,且已在路上,又有誰會走那條最短的直線,亦余心之所善,雖九死而不悔。
人生何其短暫,珍惜這漫漫人生路,且行且珍惜,一切都已在路上。
游記風景在路上作文篇7
家鄉的路是多么令人熟悉的地方;家鄉的路是多么溫馨的地方;家鄉的路是多么幸福的地方。家鄉路上的景色雖然不是很美,但還是有很多的,使我印象深刻的卻只有幾個。
從建昌回湯神廟的路上有許多美麗的景色,從車窗往外看,看也看不夠。
有幾條一年四季都不會干涸的河流。其中一條的旁邊有許多似乎要建濕地公園。還有一條的旁邊滿是楊樹林,呈現出一片青色。在四道營子大橋的下面還有一條河,它的旁邊是那被扒的又平坦又有彈性的,像蹦床似的土地。
在路上幾乎都是連綿不絕的高山,每隔幾座山上就會有一個高大的信號塔,山上還有一些白石頭。白石頭住在山里面,他的旁邊是一個采石場,附近的居民若是有誰家蓋房子就會去那里買一些白石頭做材料。這些都是聽媽媽說的。在大山上還有許多翠綠的松樹,松樹是四季常青的,真是“寒松聳拔倚蒼岑,綠葉扶疏自結陰。”啊!
俗話說:“高手在民間”,冬天時在外聊天會感到寒冷,聰明的家鄉人在屋前放置了一個小塑料棚,這樣在棚子里面聊天就不會再覺得寒冷了。在路上我又看到了許多用來種菜的棚子,遠看活像波光粼粼的大海,給這里又添加了一道風景線。
在生活中其實很多事情我們可能從未發現過,只要我們去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真的很精彩!
我們這里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
游記風景在路上作文篇8
噓,別出聲,千萬別出聲。 我有一個大秘密要告訴你!
鏡頭一
狂風摧殘著柳枝,烏云從遠處飄來。我撐著傘來到公交站牌,埋怨著這鬼天氣,這里站滿了人。不一會兒,一輛公交拖著沉重的身子緩緩而來,奇怪的是,等車的人們竟沒有一擁而上,而是有秩序的排起了隊,浩浩蕩蕩的隊伍猶如一條長龍,井然有序。
年輕人主動向后走,讓老人和小孩先上車。我望著這和諧的場面,盡管車外雷聲大作,傾盆大雨一瀉千里,我感到格外的溫馨。
鏡頭二
微風搖曳著細流,朵朵白云綴在藍天中,我哼著歌來到公園散心,一對母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不滿的嘟著嘴,年輕的媽媽在一旁拍著孩子身旁的塵土,擦掉他嘴角殘留的面包渣有些無奈地說:寶寶,你要注意形象,注意形象!外在美很重要。說著隨手將紙巾丟在了地上,孩子掙開了媽媽的手,飛快的撿起了地上媽媽扔下的紙巾投進身旁的垃圾桶里,臉上洋溢著天真的笑。媽媽,你要注意形象,注意形象!內在美很重要。孩子模仿著媽媽的語氣說。
年輕的媽媽瞬間紅了臉:嗯,內在美很重要。說著將剛扔的面包袋彎腰撿起,投進了身旁的垃圾桶里。母子倆相視一笑,那是世間最美好的微笑。
我望著這種場面,不禁覺得很欣慰。
我恍然大悟:社會正在進步,人類正在走向文明。
噓,別出聲,千萬別出聲。
風景在路上,你,看到了嗎?
游記風景在路上作文篇9
最美的風景,不是山頂上的無限風光,而是路上邂逅的鳥語花香。
清晨我睜開眼睛、生個懶腰,開始美好的一天。拉開窗簾,陽光劈頭蓋臉地潑了滿身,我沐浴在陽光的光線下,開始了尋找風景之旅。
每天早上起床上學時,我都會把被子蓋在我頭上,嚷嚷著不想上學。這是每一個學生的噩夢。下午放學回家,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休息一下、看一會兒電視、或睡一會兒,但現實生活卻是這樣的:拼命的寫作業、背書、復習,直到半夜三更才能閉上眼睛睡覺。這就是學生們開學時對這學期的想法,也是一個學生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坎坷與艱辛,但只要不懈追求,勇往直前,你終究會在通向成功的路上發現那些美麗的風景。最終你也會感謝過程,因為它不光帶你獲得了成功,也教會了你許許多多的人生哲理。
在人生的路途中,我們常常會遇到無盡的挫折,無窮的坎坷和無限的苦難,和路程的漫長。但人生的意義并不在于不應該僅僅重視結果,更重要的是咀嚼生命中的每一個過程。風景在路上,人生的驛站是風景。現在我在上高中,但往后看,以前和現在的日子也沒有那么艱苦,因為往后看,我對以前上學的印象并不是早上6點起床、晚上11點睡覺的情景,而是和同學們在校園里度過的美好時光、是早晨上學時,鳥兒的嘰嘰喳喳地在唱歌、是大家開心地在校園里開心的玩耍、是同學們的讀書聲。下課時,是同學們的歡聲笑語和趣味討論。放學時,是美麗的夕陽送你歸途。校園生活是如此的繽紛多彩,一道道熟悉的美景讓你忘記了學習的艱苦和激烈的斗爭,停下腳步,看看身邊的風景。一路上,山路上的風景吸引著我,在路途中我也遇到過各種各樣的挫折,但是我都頑強地站起,因為我相信勝利就在不遠的前方。
是什么東西有如此大的魅力,并令人癡迷呢?不是名和利,而是在過程中享受的樂趣。曾經有人說過:“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過程中。”最美的風景,不在山頂,而在路上。
路上的風景最美,路上的人最幸福。
曾經又有人說過:“懷著希望去旅行,比到達目的地更有趣味。”即便是頂峰之景也無法取代路上的風景所具備的美。每一條路都是坎坷的,但也只有踏上征途,我們才能享受那份從容。
游記風景在路上作文篇10
古語有云: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加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旨在告訴人們只要讀書讀得好,財產美女隨手找。所以無數文人為了這美好的結局機械地學習。
這是種非常錯誤的觀點,因為大家只注意了結局而忽略了經過。中國語言之父趙元任,精通幾十種語言。女兒問他學這些語言的動機時,趙回答,好玩。也許正是因為趙老注重治學的經過而非簡單的結局,才使他別有造詣。
治學如此,人生亦如此。人生一世,無論是短折還是彭壽,無論是帝皇還是黎庶,終究都化為一抔黃土。所以,人生的意義不在于結局而在于經過。
三國時期的孫仲謀。十九便能與老謀深算的曹孟德,假仁假義的劉玄德三分天下,可謂少年英雄。他在早期執政時做的也非常好,屯田兵,興水利,訪夷州,大大促進了東吳的經濟軍事發展。晚年時,孫權覺得人生結局更重要,開始稱王稱帝,淫佚驕奢。從前那個勇而有謀的孫郎變成了昏庸無道吳大帝,成為后的千古笑談,怎不可惜?
反觀,我國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正當壯年卻因不幸感染腦炎病毒致殘。但他想到的不是早早進入人生的結局,而是要繼續走下去。他投身于科普創作之中,引領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走上科學道路,編寫了一本又一本科普著作,為國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
米蘭.昆德拉說過:旅程無非兩種。一種只是為了到達終點,那樣生命便只剩下生與死兩點;另一種是把視線和心靈投入到沿途的風景和遭遇中,那么他的生命將是豐富的。
人生就是一場旅程。
我們所要銘記的就是:風景,在路上。
游記風景在路上作文篇11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風景,因為我們的忙碌,而無人問津。人們的腳步匆匆而過,有的&39;時候,我們可以嘗試著停下來,看看那些風景。
“上課”
還是這熟悉的開場白,老師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了觀察身邊,還加了一個大大的雙引號。“同學們,我給大家布置一個特別的作業,觀察身邊。”同學們一下子炸開了鍋,熱烈的討論起來了,有的同學說我們寫去公園玩吧,有的同學說我們寫打籃球吧!老師卻好像一早就看出了我們的小心思,說:這次的作業,不能寫出去玩的經歷,也不能寫學校發現的各種事情。班級突然安靜了下來,氣氛異常的寧靜。這條作業一瞬間難倒了全班。這可怎么寫呀,不能寫出去玩,也不能寫同學,那我們身邊還有些什么呀?
回到家我便把這條作業告訴了媽媽,媽媽卻說讓我去學校門口的那條路好好看看,要放慢腳步,不要匆匆走過。
我一臉的疑惑,學校門口的路有什么呀,我每天都經過,并沒有發現有什么特別的啊,媽媽是不是在騙我。帶著不解的心情我還是出發了。
來到學校門口,雖然缺少了平時的生機,但我卻發現學校的路上竟是這么的美麗。柳樹的紙條垂落下來,像在撫摸著大地。那枝條上的葉子,隨風搖擺著,一絲絲春的氣息。在柳樹的襯托下,桃花顯的更加美麗了,那一朵朵的桃花綻放著,飄出陣陣芳香。活脫脫的像一個紅著臉的孩子,歡迎著學生的到來。鳥兒們停在樹枝上,顯得是那么的悠閑自在。
我終于明白了媽媽為什么要讓我來學校門口的那條路,這就是我們身邊的事物。
我想有的時候我們應該停下腳步,觀察身邊,看看那些不一樣的風景,雖然美麗,卻常常被人們給淡忘。風景就在路上,等著我們的發現。
游記風景在路上作文篇12
那是五年前的一個夏天。
那年夏天出奇地熱,父親決定攜一家人去成都黃龍避暑。我們聽說那里風景宜人,于是花了半天時間挑了個好去處。黃龍地區海拔三千米處,有一梯田般的景觀,因水下的石頭色彩各異,似乎將水也染得色彩斑斕,而得名五彩池。好了,就去這里吧。
我一路小跑上山,將父母遠遠甩在身后,還不斷吆喝:“快呀快呀!”大概過了四十分鐘,我已能望見那“梯田”的一部分了,我想,在這么過個半小時,一定可以到五彩池了。我不顧臉頰上的汗珠,又加速奔跑起來……
“也不過是這樣嘛。”這是我看到五彩池的第一感覺。這里的每個池子都不算大,水底的石頭像是褪了色,排列的也并不像云南的梯田那樣有節奏感,像是一部巨大的鋼琴,不過是疊羅漢一樣堆砌起來而已。水倒也算是清澈,只是少些秀麗。遠方的樹木也可算蒼翠,不過少了點瑰麗。可能是我期望過高了,理想和現實總會有些差距,而現在還到哪里去看些什么呢?我這樣問自己:我已站在山巔,已無景可覽。天灰蒙蒙的,擋住了來路,和去路……
父母此時也追上來了。“怎么這么久啊。”“我們年紀大了,跟不上你了,但所幸下面風景也不錯,就拍了幾張。”我看了父親拍的照片后十分奇怪,這樣的精致,我來時怎么沒看到?這里一張是一座小瀑布,像是古松掩映下的銀簾,神秘,令人向往。一張則是一方水塘,它恰是天空的完美倒影,真是分不清天與水孰在上,孰在下,‘水天一色’說的就是如此吧。竟然還有一張是只松鼠,它正在興奮地啃食松果。
呵,我真是自作聰明了:自以為登頂后就看盡了山下一切景色,殊不知登頂之路上美景數不勝數。這便是父母走得慢的原因吧,他們眼中有路上的風景。這些景色給人帶來的愉悅不遜于登頂的喜悅,甚至是更大的收獲。若是沒了這些“序章”,“終章”自然乏味些。腳步慢下來吧。風景不止于山巔,也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