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敢于擔當的事跡
名人敢于擔當的事跡(精選篇1)
在巴黎舉辦的一場大型音樂會上,人們正如癡如醉地傾聽著名的小提琴家歐爾·布里美妙絕倫的演奏。突然,正全神貫注的布里心一顫——它發現小提琴的一根弦斷了。但遲疑沒有超過兩秒,他便像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似的,繼續面帶微笑地一曲接一曲地演奏。觀眾們和布里一起沉浸在那些優美的旋律當中,整場音樂會非常成功。
終場時,歐爾·布里興奮地高高舉起小提琴謝幕,那根斷掉的琴弦在半空中很醒目地飄蕩著。全場觀眾驚訝而欽佩地報以更為熱烈的掌聲,向這位處變不驚、技藝高超的音樂家致以深深的敬意。
面對記者的“何以能夠保持如此鎮定”的提問,歐爾·布里一臉輕松道:“其實那也沒什么,只不過是斷了一根琴弦,我還可以用剩下的琴弦繼續演奏啊。這就是我們熟悉的許多遭受不幸的人生,依然可以是美麗無憾的。”
布里睿智的回答與他卓然的表演一樣精彩——“只不過是斷了一根琴弦”,向世人傳遞的'是從容,是樂觀,是灑脫,是心頭不肯失落的信念,是命運在握的強者充滿自信的宣言,是坦然前行的智者面對歲月中那些風雷電雨自豪的回應。
名人敢于擔當的事跡(精選篇2)
愛因斯坦,是德國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對當代科學的發展起到了開天辟地的作用。人們稱他為“20世紀的哥白尼“、“20世紀的牛頓”。
在一次專為愛因斯坦舉辦的宴會上,有人向他說了一大堆贊美的話,但是他卻說:“如果我相信你們說的好話都是真話,那我就是一個大瘋子。正因為我不是瘋子,所以才不相信。”
1952年,以色列提請愛因斯坦做總統候選人,他對前來的大使說:“關于自然我了解一點兒,關于我,我幾乎一點兒也不了解。我這要的人,怎么能擔任總統呢?”
大使說:“每個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個猶太人都在期待你呢!”
愛因斯坦說:“那我要怎么辦?我要使他們失望的。”
事后,他干脆在報上發表聲明,正式謝絕。
愛因斯坦說:“如果有誰自己標榜為真理和知識的裁判官,他就會被神的笑聲所覆來。即使你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決不能自滿,千萬不要生活在過去的榮耀之中。”
后來,愛因斯坦接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聘書后,第一天被帶去看自己的辦公室時,行政助理問他需要什么設備。
他回答:“一張桌子、一把椅子、紙和粉筆。哦!對了,還要一個大的紙簍,越大越好,因為這樣子我才能把我所有的錯誤丟進去。”
這充分表現了這位偉人的謙虛。
名人敢于擔當的事跡(精選篇3)
李嘉誠白幼喪父。他的母親出身于書香門第,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她和所有善良的潮汕婦女一樣,始終相信“善惡必有報應。”
有一次,小嘉誠犯了個小錯,不想讓母親知道,擔心會遭責罵,于是在母親面前撒了謊。因為心里有愧,小嘉誠顯得神色驚慌,一下子就被母親看了出來,立即詢問他是怎么回事。他只好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犯的錯誤講了出來。一向和顏悅色的母親突然便得非常嚴厲,小嘉誠嚇得哭泣起來。母親氣憤地對他說:“你犯了錯,只要如實說出來,我都可以原諒你。可你小小年紀竟然學會了撒謊,這還了得,將來長大了,還不知要做出什么樣的壞事呢?這一點我是絕不能原諒你的。”母親一邊說一邊伸出手,將小嘉誠拉到身旁,在他的屁股上重重地打了幾巴掌。小嘉誠哭得更大聲了。母親的眼神中含著不忍,卻還是嚴厲地問道:“你以后還敢不敢撒謊騙人了?如果再犯,就打得更重。”小嘉誠連連點頭,抽泣著回答說:“我再也不敢撒謊了。”
這是幼小的小嘉誠印象中最為深刻的一次挨打的經歷。慈愛和藹的母親因為自己撒謊而大為生氣,這一幕使得李嘉誠一生深記誠實,并以誠實作為自己的立世之根本。
1957年歲尾,長江塑膠廠改名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李嘉誠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當時廠房分為兩處,一處仍生產塑膠玩具,另一處生產塑膠花。李嘉誠把塑膠花作為重點產品,他利用從意大利偷師學來的生產技術,提高了塑膠花的品質,一時間生意火爆。由于產品供不應求,出現了降低產品質量來應付訂單的情況。結果許多客戶對低質量的產品要求退貨。銀行追債,客戶追款,塑膠廠頓時陷入困境,瀕臨破產。
這天,母親叫來李嘉誠:“兒啊,給媽媽泡一道功夫茶。”李嘉誠依言泡好了茶。母親吩咐他坐下來,品了幾口茶后,問:“你認識老家丌元寺法號叫元寂的那個住持嗎?”未等他回答,母親繼續說道:“元寂年事已高,希望找個合適的接班人。候選人是他的兩個徒弟,一個法號一寂,另一個法號二寂。”李嘉誠靜靜地聽著母親說,并不捅話,只是給母親滿上一杯功夫茶。
母親呷了一口茶,義接著說:“元寂把這兩個徒弟都叫到跟前,說:‘我現在給你倆每人一袋稻谷,明年秋天以谷為答卷,誰收獲的谷子多,誰就是我的接班人。’第二年秋天到了,一寂挑來慢慢的一擔谷子,二寂則兩手空空。元寂卻當眾宣布二寂擔當接班人。”李嘉誠打斷母親的話:“不是說好誰收獲的谷子多,就選誰當接班人嗎?”母親笑了笑,說:“是的。所以一寂聽了,不服氣地說:‘分明是我收獲了一擔谷子,二寂顆粒元收,怎么能讓他擔任住持啊!’元寂微微一笑,高聲對眾人說:‘我給一寂和二寂的谷子都是用滾水煮熟的。顯然,二寂是誠實的,理應由他來當住持。’于是,眾人悅服。”她忽然話鋒一轉:“經商如同做人。誠信當頭,則無危而不克。”
李嘉誠聽罷母親的話,深有感悟。不久,他的誠信打動了銀行、供貨商和員工,形勢因之好轉,危機成就了商機。李嘉誠從此在商界站穩了腳跟。
名人敢于擔當的事跡(精選篇4)
梁啟超有很多責任的名言警句,還有少年中國說這篇也很經典,里面有他舉的其他人的事例最苦與最樂
——梁啟超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時事新報·學燈》。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為什么呢?因為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
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面,睡里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為什么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因為自己對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不獨是對于一個人如此,就是對于家庭、對于社會、對于國家,乃至對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有了這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督在后頭,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帶著苦痛往墳墓里去。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困老死,可以達觀排解得來。所以我說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加重的了。
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卻是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一翻過去,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說:“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
然則為什么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因為越是圣賢豪杰,他負的責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這種種責任來攬在身上,肩頭的擔子從沒有放下的時節。曾子還說哩:“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那仁人志士的憂民憂國,那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雖說他是一輩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盡責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樂,所以他到底還是樂,不是苦呀!
有人說:“既然這苦是從負責任而生的,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是就永遠沒有苦了嗎?”這卻不然,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責任,那就本來沒有苦。到了長成,責任自然壓在你的肩頭上,如何能躲?不過有大小的分別罷了。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
名人敢于擔當的事跡(精選篇5)
聞名世界的美國石油巨頭洛克菲勒,原來只是一家石油公司的小職員。而且,他所做的工作是最低檔的、最機械、最沒有創造性的巡視并確認儲油罐蓋有沒有自動焊接好。
他每天都要上千次地注視著這種作業,注視到眼睛都快長繭子了,真是枯燥至極。
也行,這項工作如果是別人來做,要不就會很快跳槽,要不就可能一直做到老死在機器旁邊。細心的洛克菲勒卻因這項工作成了大富翁。
有一次,他突然發現石油罐子每旋轉一次,焊接劑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結束了。
此后,他一直在想:焊接劑能否少一些呢?如果能將焊接劑減少一兩滴,是不是能節省點兒成本?
他開始對這個當時被認為無聊的問題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研究。
不久后,他研制出“35滴型焊接機”、“36滴型焊接機”和“37滴型焊接機”。但經過先后試用,都在焊接后偶爾會漏油,沒有獲得成功。人們都勸他不要吃飽飯沒事干,如果閑著,不如下班后去做兼職。然而洛克菲勒并沒有因此而退縮,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機”。經過試用后,意外地成功了。不久后,他申請了專利,并找人投資生產出這種新型的節約能源的機器。
洛克菲勒節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劑,但“一滴”卻給公司帶來了每年上億美元的利潤。這也站他后來終于成了美國著名的石油巨頭。